而另一方面,相對比月球來說,火星擁有大氣層,著陸器的進入和著陸過程更加復雜,需要更高技術要求和更精確的控制。
尤其是在無人操控的情況下,登陸火星對機載電腦和相關的智能判斷、控制程序的要求更高。
不過這一點在新型航天飛機上反而更容易解決。
對小型聚變堆運行時控制的核心計算系統本就是專門定制的小型超算。
相對比傳統的航天器和登陸艙來說,就算是從設計上它是為高溫等離子體湍流的控制而生產的,也擁有著比傳統計算機更強的算力。
.......
下蜀航天基地的跑道上,徐川和常華祥院士站在一起,眺望著不遠處的扶搖號航天飛機。
“無人登火,載人登火......感覺我們離在火星上建一座科研基地都不遠了。”
站在徐川身邊,常華祥院士有些感慨著說道。
他從未想過自己還能有朝一日看到載人登火,甚至在火星上建造科研基地甚至是殖民的一天。
畢竟按照原本航天領域的發展,要到2030年華國才會展開載人登月工程。
而現在,僅僅是2025年,他們就已經在月球上打造出來了一座能夠容納超過三百人的前哨科研基地。
對于國內航天領域的發展,恐怕沒有人比他更熟悉了。
尤其是下蜀航天基地打造起來后的飛速提升。
看著不遠處的航天飛機,徐川勾起了嘴角,笑著開口道:“在火星上建造一座科研基地可不是我的目標。”
聽到這話,常華祥好奇的扭過頭來,問道:“你真準備干那件事?”
帶著一抹笑容,徐川開口道:“我什么時候在學術科研這種事情上開過玩笑?”
忍不住吸了口氣,常華祥開口問道:“這種事情,真的做得到?”
他知道徐川的目標和想法,也正是因為知道,才感到無比的驚訝和詫異,甚至是...瘋狂。
不可否認的是,在華米航天競賽的刺激下,大批的資金流入了相關研究領域。
無論是各國的高校紛紛開設相關的專業課程,還是民間資本也紛紛涌入到航天企業和相關的研究中,乃至有能力參與航天發展的國家都紛紛將航天發展納入國家重點戰略中......
尤其是在國內,星海研究院和下蜀航天基地的發展,更是帶動了數以千億的產業。
這些改變都是看得見的。
但不管怎么說,這些發展距離完全改造一個星球,將其變成適宜人類居住的環境這種事情,還太過于遙遠了。
聽起來就像是天荒夜譚一樣。
別說火星了,就是對于地球上的生態環境和氣候,人類目前都做不到控制。
要不然也不會出現那么多的洪澇干旱臺風等各種災難了。
聽到常華祥院士的疑問,徐川笑了笑,開口道:“這得看接下來咱們對火星的整體探測情況了。”
“如果能夠達到對于改造火星的最低要求,我肯定是會選擇進行整體改造的。”
“如果達不到標準,那也至少會推動其中的部分,比如磁場,氧氣這些,讓火星的變得更適宜居住一些。”
常華祥好奇的問道:“改造一整個星球的磁場,這種事情真的做得到?”
徐川笑了笑,道:“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