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輪輪的破壞性實驗也在不斷的進行中,安裝在測試場地上的各種探測裝備和傳感器將一項項不同的指標數據傳遞回來。
【出膛速度:4298.81\/s。】
【擊中速度:4294.35\/s。】
【巖石標靶損壞程度:7.26】
【混凝土標靶破壞程度:6.98】
【碳素鋼標靶破壞程度:.......】
【.....】
【五百米射擊精準指數:99.9999....】
【一千米射擊精準指數:......】
【.....】
【超越射擊指數.....】
一項項不同的數據被各種傳感器或人工上報上來,呈現在控制室眾人眼中。
這些指標和數據是國內這些武器專家通過一起協商自定的,屬于內部交流數據,能更準確的反應出電磁軌道炮的威力和數據。(我瞎編亂造的數據)
作為一款新‘電磁武器’,它的判斷標準和常規炮彈肯定是有區別的。
當然,‘電磁武器’的測試方式和普通槍炮的測試流程肯定也是不一樣的。
像普通要進行的耐操測試、抗污測試、惡劣條件環境測試等方面的檢查暫時肯定是不會做的。
只不過某些基礎數據比如炮彈出膛的初速度、破壞力、射擊精準度還是可以第一時間收集到的。
除此之外,普通炮彈和導彈不會進行,或比較少進行的電磁干擾性測試,在電磁軌道炮上屬于重點測試的對象。
......
看著這些實時傳遞回來的數據,徐川眼中帶著濃重的興趣。
電磁能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和華科院聯合起來研究的電磁軌道炮,比他預想中的還要出色。
雖然對于武器方面他并不是很了解,但測試產生的實驗數據卻足以幫助他從另一個方面了解這門武器的威力。
站在徐川的身后,跟著一起過來的鄭海注視著監控屏幕上實時反饋回來的圖像,眼神中帶著濃濃的震撼。
作為從那個地方出來的軍人,恐怕沒人會比他更多的接觸前沿性的裝備。
毫不夸張的說,國內的武器裝備或其他軍事裝備,只要被軍隊采購了,他們基本都是第一批進行檢測和使用的人員。
然而即便是見識過無數武器裝備的他,依舊被眼前這門電磁軌道炮巨大的殺傷力震撼到了。
在五百米的距離上,超過七十厘米,也就是軍事上形容的700的常規碳素鋼板,在它面前猶如紙糊的一樣,在純金屬炮彈面前輕而易舉的被洞穿了。
其威力之恐怖,簡直難以想象。
或許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這個數據似乎并不怎么樣,五十厘米厚的鋼板對于電磁軌道炮這種超級大殺器來說是理所應當的。
而且,這個級別的裝甲破壞,對于很多的導彈來說都能輕易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