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判斷兩者一直都是個的巨大的難題。
當然,方法還是有的,最簡單的方法便是獲取高清質量的觀測數據,來分析和制備光譜圖像。
通常來說,恒星的發射光譜中具有黑線,這是恒星外層原子產生的吸收線。
而在星系的光譜中,則會看到一系列的發射線,這是星系中的冷氣團被恒星加熱產生的發射光譜。
平時看到的美麗星云就是氣體云被加熱后發出的光。
阿米莉亞所借助的,正是這一手段。
以她的數學能力,再加上從徐川那里學到的數學物理方法,要處理這些數據再容易不過了。
會議室中,格林·班克羅夫特目光落到了熒幕上的光譜分析圖上,認真的看了一會后,他反駁的開口道。
“即便是具備較弱的恒星光譜吸收線,也并不一定就能證明它是特殊的恒星。”
“如果說這個星系的結構特殊,或者處于演化的晚期,整體缺少星際塵埃和氣體,那么星系中恒星光是可以混合在星系光中傳遞過來的。”
“相對比之下,它們是恒星的可能幾乎完全沒有。”
“每一顆星體都在數百億倍太陽質量甚至更高,如果是恒星,理論上來說它早就坍縮成黑洞了。”
面對班克羅夫特教授的反駁,阿米莉亞笑著點了點頭,開口道:“我不否認你說的的確很有道理,但如果它是由暗物質組成的恒星呢?”
“這不可能!”
舊事重提,格林·班克羅夫特教授有些不耐煩的開口道:“以暗物質的性質,根本就不可能形成恒星這種東西。”
“不具備電磁相互作用和強相互作用的暗物質粒子根本就無法在引力的作用下聚變發光發熱。”
“我相信作為物理學家和數學家的你應該比我更清楚這一點。如果實在不清楚的話,我建議你可以多了解一些暗物質理論再來和我討論這個話題。”
對于暗物質,除了物理學家外,恐怕天文學家是另外一個最熟悉的人群了。
畢竟目前學術界對暗物質的觀測可以說幾乎全都是通過天文學設備來完成的。
無論是宇宙膨脹現象還是引力波,亦或者是最直接的引力透鏡效應,都是最直接的天文學成果。
而格林·班克羅夫特在這方面又是頂級的專家,早些年的引力波勘探事件就是他和另外的研究團隊一起完成的。
只不過是因為加入時間的關系,他并沒有因此獲得諾獎,這也是他人生中最遺憾的一件事情了。
所以對于還不到三十歲的阿米莉亞在暗物質理論上和他爭論,班克羅夫特顯得有些不屑。
就算是這個世界上還有比他更了解暗物質和宇宙星體的學者,那也不可能是面前這個年輕的女教授。
面對格林·班克羅夫特的高傲,阿米莉亞并沒有在意,她狡黠的笑了笑,手掌在鼠標上挪動一下。
身后的投影屏幕跳動了畫面,一篇論文呈現在所有人眼中。
《虛空場·暗物質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