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基于大峽谷本身帶來的一些屏障,在峽谷底部直接修建一座基地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這就意味著華國能夠對堪德峽谷底部的水冰資源進行快速的開發。
甚至他們能夠復刻月球·月華臺前哨科研站的建造,這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畢竟早在幾年前,誰都沒有想過華國能在短短兩年的時間就在月球上修建起來一座永久性質的科研基地。
而火星的環境比月球可是更加優渥的。
相對比月球上僅僅只有地球六分之一的引力來說,火星上的引力盡管同樣較弱,但也足夠支撐宇航員相對正常在上面行走活動了。
至于行動力.
發展到今天,恐怕不會有任何一個國家會去質疑華國的行動力和基建能力。
這對于如今還在規劃載人登月的各國來說,可不是一個什么好消息。
尤其是對于米國和沙俄來說,更可謂是一件糟糕的新聞。
米國就不用多說了,航天一直都是米國人的驕傲,如今看著華國彎道超車走在他們的前面,這簡直難以讓人接受。
至于沙俄。
事實上,和米國一樣,對于華國突然在航天領域的崛起,除了感到不可置信外同樣有著難以接受的情緒。
畢竟在前些年的時候,沙俄可是一向以航天第二的大國自居的。
航天不只是米國的驕傲,同樣也是沙俄的。
繼承了紅蘇大部分遺產和技術的他們,在航天領域的實力完全不弱于米國。
無論是化學燃料運載火箭,還是航天飛機,在沙俄手中都有完整的技術方案和設計圖紙。
甚至在二十一世紀初,米國廢棄掉航天飛機的使用后,還一度依賴沙俄的運載火箭才能夠將宇航員和物資送上太空與空間站。
雖然說這一切都來源于上個世紀那個強大的國家,但對于沙俄的民眾來說,這本身就是他們自己的東西。
在載人登月和載人登火的刺激下,尤其是對航天飛機的渴望,沙俄航天局迅速召開了內部會議,重新討論了航天技術的發展方向,選擇重啟了紅蘇時期遺留下來的暴風雪號航天飛機相關的技術,并制定了載人登月、載人登火等一系列的計劃。
而受到刺激的,也并不僅僅只有米國和沙俄。
包括歐盟、櫻花國、楓葉國、天竺等多個國家地區同樣迅速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對外公開了本國的航天規劃。
或許是出于不能落后其他國家在太空領域發展的腳步的意圖。
亦或者是如同普通網友的擔憂一般,擔心月球和火星這些人類文明向外太空拓展的最近也是最關鍵的兩顆星球全都落入華國的掌控中。
總之,這一輪的太空競賽,仿佛在一夜之間從華米兩國擴展到了全世界一般。
百花齊放之下,航天領域迅速迎來了一個全新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