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徐川來說,他倒是沒想那么多。
更沒有想到一次載人登火的行動,會引起整個世界航天局勢發生如此之大的變化。但放到航天的角度上來說,各國爭先恐后的加大在對外太空開發的投資和拓展這是一件好事。
一方面如今的華國已經在航天領域掌握了至少超越其他國家十年以上的航天技術,一二代航天飛機的出現意味著他們能在未來的太空發展中占據絕對主導的地位。
其他國家再怎么在航天領域投入資金,也很難在這一領域追上他們的腳步了。
畢竟新型航天飛機的核心技術在于小型化的可控核聚變反應堆和空天發動機。
這兩項關鍵技術并不是那么容易攻破的。
別說小型化的聚變堆了,就是大型的民用聚變堆,各國目前砸進去了數以百億千億的資金資源都沒有什么突破性的進展。
核心的高溫等離子體湍流控制模型和第一壁材料依舊如同銅墻鐵壁一般擋在所有國家面前。
而傳統的航天飛機模式,對于如今高速發展的太空探索來說并不是多么的適用。
甚至從經濟和性價比等方面來說,傳統的航天飛機遠遠無法和化學燃料運載火箭相比。
尤其是在spacex公司的可重復回收火箭技術得到快速的發展后,化學燃料運載火箭的成本雖然無法和新航天飛機相比,但對比以前一次性的運載火箭要廉價太多太多了。
不過航天飛機在國防安全領域帶來的戰略優勢,的確是傳統化學燃料運載火箭無法比擬的。
就算是老式的航天飛機,戰略價值同樣極大。
這也是米國、沙俄、歐盟等國家都在嘗試推進航天飛機的發展的關系。
而另一方面,各國投入資金加強在航天領域的發展,對于華國來說同樣是有好處。
畢竟外太空實在太過于廣闊了,要想順利的開發外太空,需要的不是一個國家的力量,而是整個人類文明的力量。
只要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占據主導的地位就足夠了。
沒有太過于關注各國在航天領域的推進和發展,帶著火星探測傳遞回來的數據,徐川回到了星城。
他準備先處理掉crhpc機構這邊的事情,再應對載人登火和火星改造相關的工作。
畢竟載人登火雖然重要,但六位宇航員現在才出發,還需要至少一個月的時間才能抵達火星的近地軌道。
而惰性中微子與大質量暗物質粒子的對撞實驗數據的分析工作還在進行中,甚至已經開始接近尾聲了。
crhpc機構,總部八卦大樓中。
在花費了幾天的時間前往金陵處理好載人登火和航天領域相關的工作后,徐川又回到了自己的理事長辦公室中。
在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物理學家的共同努力下,針對惰性中微子與大質量暗物質粒子的對撞實驗已經完成了35tev、50tev、75tev等多個能級實驗數據的分析工作。
坐在沙發上,徐川手中捏著一份論文,正目不轉睛的觀看著。
沙發對面,目光在手中的實驗報告結果上瀏覽而過后,理論物理學家弗蘭克·維爾澤克教授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鏡,有些感慨的開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