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tev能級對撞實驗的內部驗收報告會很快就進入到了提問環節。
對于這一惰性中微子與暗物質粒子探測實驗的最后一份成果,舉手提問的人如過江之鯽般繁多。
這是物理學界第一次驗證超出標準模型的粒子,也是人類文明第一次探索暗物質這個神秘的領域,沒有人會放棄在這一歷史的豐碑上留下自己的名字與榮耀。
從35tev能級開始,到100tev能級的對撞實驗都已經通過了驗收報告會,有了各自的歸屬,而125tev是最后一個,也是目前還沒有主人的一個。
而對于南大和魔都交通大學來說,更是不可能輕易的放棄這來之不易的機會。
報告臺上,趙湖教授沉穩冷靜的回答著每一個問題,力求做到完美。
時間一點一點的過去,提問環節從上午九點四十一直持續到了十點半,接近一個小時的鏖戰才停下。
臺下,前排crhpc機構的驗收小組互相交互了一下意見,確認沒有什么問題后宣布了由南大與魔都交大共同提交的125tev能級對撞實驗的驗收報告順利通過。
當那一句‘125tev能級的惰性中微子與暗物質對撞實驗’實驗數據正式通過crhpc機構的驗收落下時,會場內的掌聲如雷動般響起。
鼓著掌,接替魔都交通大學的趙湖教授,徐川走上了舞臺。
按照慣例再一次對做出了這份貢獻的兩家高校以及相關的研究機構表達了敬意與感謝后,他的目光在會場中上千名聽眾的身上掃視了一圈,嘴角揚起了一絲幅度。
面對著這一雙雙或期待、或凝重的視線,他用清晰的聲音,緩緩開口說道。
“七年前,我還在普林斯頓大學進修的時候,曾前往機構進修。”
“在一次13tev能級的對撞實驗中,我發現了一些異常的現象,最終確認了在廣袤的宇宙中,在微觀的世界里,還存在著一種我們無法看到的粒子。”
沒有多余的話語,徐川直接進入正題,繼續說道。
“這是一枚存在于內尋跡系統反氦-3原子核的120u(rφ方向)束流z觀測數據中的粒子,它或許是傳說中的暗物質,也或許是某種以前我們沒有勘探到的粒子。”
“但的限于當初使用的探測設備和技術的限制,我們只能看到這枚粒子的一部分信息,而無法窺見它的全貌。”
“而如今,在crhpc機構中,我們有了一座更強大的粒子對撞機。從13tev的能級實驗開始,到17tev,再到35tev,到最終的125tev”
“一步步的探索,一步步的實驗,讓我們最終掌握了這顆神秘粒子全貌的同時,還收獲到了更多與它類似的其他粒子信息。”
說到這時,徐川微微停頓了一下,目光在臺下掃過,看著那一片寂靜的報告廳,看著那無數抬著頭等待著答案的人群,他笑了笑,用一種如釋重負的語氣繼續說道。
“很榮幸今天能夠站在這里,代表crhpc,也代表理論物理學界,向大家宣布我們最新的研究成果。”
聽到徐川的話語,整個會場都嘈雜起來了,窸窸窣窣的討論聲幾乎在每一處地方響起,所有人臉上都流露出了驚訝詫異的神色,但眼神中卻帶著一絲興奮期盼的神色。
125tev能級對撞實驗的驗收報告會并不是惰性中微子與暗物質粒子探測實驗的結束,盡管今天的這場驗收報告會讓所有人都期待,但眾人更期待的是此刻站在臺上的這位學者,什么時候能夠將進行一場完整的報告工作。
畢竟前者只是一個階段性的成果,后者才是真正的突破。
然而即便是如此,絕大部分人恐怕都沒有想過,眼前這位能夠在今天的驗收報告會上進行這場報告工作,
畢竟就算是整理這些不同能級區域的實驗數據,那也是需要時間的。
更何況在面對惰性中微子與暗物質粒子這些超出標準模型的粒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