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花費多長的時間來重復對他們進行驗證都是一件不為過的事情。
目光在臺下聽眾的身上掃視了一圈,徐川臉上帶著愉悅的笑容,繼續說道。
“七年前,我曾在惰性中微子的階段性報告會上問過所有人一個問題,即在面對浩瀚的宇宙時,人類科學界迄今為止遇到的最大的謎題是什么?”
“而今天,我可以站在這里回答這個答案了!”
說著,他轉身面向了擺放在報告臺上的黑板,從筆簍中拾起了記號筆,在上面寫下了三個大字。
【暗物質!】
“這是一種存在于宇宙中,以目前人類的科技手段難以直接觀測看見的‘物質’,它是宇宙物質的主要組成部分,構成了目前可見天體的極少部分星體以及大部分不可見的結構。”
“比如部分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比如暗物質恒星,比如部分類星體等等。”
“我并不是第一個提出這個概念的人,早在1922年的時候,卡普坦教授便提出可以了星體周圍可能存在的不可見物質,影響著它們的運動和結構。
“在隨后的一個世紀的時間中,物理學界無數學者試圖找到這份影響宇宙結構和星系運轉的不可見物質。”
“比如1933年,天體物理學家茲威基利用光譜紅移測量了后發座星系團中各個星系相對于星系團的運動速度。”
“利用位力定理,他發現星系團中星系的速度彌散度太高,僅靠星系團中可見星系的質量產生的引力是無法將其束縛在星系團內的,因此星系團中應該存在大量的暗物質,其質量為可見星系的至少百倍以上。“
“亦或者是1959年凱恩和沃特兩位教授研究了彼此吸引的仙女座大星云和銀河系之間的相對運動,通過相互它們靠近的速度和彼此間的距離,推論出我們人類所處的銀河系星系團中的暗物質比可見物質的質量約大十倍等等。”
“盡管有如此之多的證據表明在宇宙中還有一種我們人類無法看到的物質在影響著宇宙的運轉和星系的結構,但遺憾的是,在今天之前,構成這些不可見物質的粒子的性質卻依然不為人們所了解。”????“甚至這種神秘的粒子是否真的存在都是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
“畢竟我們無法確定,宇宙中是否真的存在一種性質穩定、不帶電、不帶強相互作用,只具備微弱的引力和弱相互作用性質的粒子。”
“我們無法通過對撞機,也無法通過其他的設備直接的看到它。”
“一種看不見,無法了解的粒子,對于任何一個文明來說,它是否真的存在都是令人費解的。”
“但在今天,在經歷了無數的對撞實驗,在犧牲了無數顆粒子后,我們終于找到了隸屬于這些神秘粒子中的一顆!”
“惰性中微子!”
微微停頓了一下,徐川在黑板上寫下這個名字后,繼續說道:
“按照虛空場·暗物質理論的劃分,它是一顆中等質量的暗物質粒子,構成了我們宇宙中的部分結構,廣泛的分布于每一片時空中。”
“甚至就在此刻,它也如同幽靈一般,穿越了我們所有人的身體。”
“它不具備強相互作用力,也不具備電磁相互作用力,它的性質高度穩定,幾乎不與普通物質發生反應。但它同樣會通過引力和某些目前我們還沒有完全探明的力或形式與其他的物質發生作用。”
“最重要的是,它能夠在進行虛空破缺的時候,通過釋放出一枚更小質量的暗物質粒子的同時,釋放出大量的暗能量。”
“這是推動我們的宇宙不斷膨脹的重要原因!”
臺下不可思議的聲音漸漸傳開,不少人的臉上都寫上了一絲比先前更加強烈的詫異。
虛空場暗物質理論可以說今天在場的所有人都看過,但里面卻并沒有眼前所匯報的這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