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徐川這句話,趙光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謙虛的說道:“其實我并沒有做什么,最關鍵的碳納米管排列問題是您親手解決的,而碳基芯片的研發和制備主力是海思和中芯那邊,我只不過是在中間對接一下而已。”
“要說真正的大功,還得是您親手解決的碳納米管排列難題。解決不了這個世紀難題,我們也不可能做出什么碳基晶體管,更不可能攻下碳基芯片這個難關。”徐川笑了笑,開口道:“行了,這種馬屁就沒必要拍了。碳基芯片作為材料研究所的第一個s級研究項目,價值毋庸置疑,你在其中做出的貢獻也毋庸置疑。”
“另外,關于雄芯05號芯片,麻煩你這邊和海思、中芯那邊的項目組負責人溝通一下,整理一份詳細的資料給我,從各項指標到相關的成果性能,寫詳細點。”
聽完徐川的安排之后,趙光貴認真點了點頭,說道:“好的,徐院士,這些東西我會準備好的,大概什么時候要?”
徐川想了想,道:“時間倒是不急,一周之內弄出來給就行。”
“不過要確保資料沒有問題,這份資料,到時候是會送上去的。”
聞言,趙光貴精神一震,眼神中閃爍著明亮的光彩。
徐川笑了笑,他接著道:“另外,碳基芯片研發過程中相關的技術,也需要整理處理,該申請專利的申請專利,該保密的保密,這些東西都是出成果后你們升職加薪的功勞。”
微微頓了頓,他看向趙光貴開口道:“其他的不說,今年的院士評選,研究院這邊是可以推薦的,材料是國家發展的重點領域,你的名字我報上去了,至于能否評上,那就要看評選結果了。”
趙光貴還是非常不錯的,早在可控核聚變技術研發的時候,就加入了第一壁材料的研究項目中,還單獨負責過第一壁碳材料領域的研究工作。
而后面的氧化鋯碳復合第一壁材料,雖然說是在他的指導下完成的,但趙光貴也是其中研發的主力。
光是第一壁材料的研究工作,其實就足夠他提名院士了。
不過在可控核聚變技術的研究期間,其他科研人員的光輝都被他壓下去了而已。
但功勞和成果是實打實的,經歷幾年的沉淀,再加上如今趙光貴管理著星海研究院四大研究所之一的材料研究所,還參與了碳基芯片項目,帶人完成了碳基芯片碳基襯底材料的研發,從成果、資格、名氣等各方面來說都足夠了。
作為研究院的負責人,這種能夠給下屬爭取的事情,徐川還是會去做的。
與此同時,對于徐川來說只是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卻在趙光貴心中掀起了一陣驚天駭浪。
提名院士!
若要說國內學術領域的至高榮譽,那毫無疑問是兩院院士了。
無論是科學院還是工程院,都標志著學術巔峰,提升聲譽和影響力,承擔更多社會責任,推動科技發展,提升國家競爭力。
當選院士,在國內不僅僅是是一種學術界及科技界中非常高的榮譽和身份象征。
更意味著該人物在其專業領域內已經達到了卓越的成就,對科學技術或者工程技術發展做出了顯著貢獻。
不管是哪一行業,能夠評上院士,甚至是有資格提名院士,都意味著這名學者至少是某一領域的學術帶頭人。
雖然說他在前兩年的時候提名正式成為了一名‘長江學者’,具有‘小院士’的稱號,也可以說得上是高層次的國家級人才了。
但長江學者距離院士,通常來說至少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才能跨過這道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