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嚴格的控制并不是最好的辦法,這只會致使對手在這些領域尋找自我的突破。”
“而利用我們強大的優勢和龐大的產量,以及廉價的產品,沖擊對手的自研產品和收獲對手的市場,這才是最好也是最合適的手段!”
“為了防范于未然,我們必須掌握主動權!”
坐在首位上,頭發炫酷的總統點了點頭,對于自己親手挑選的這位商務蔀蔀長提出的意見表示了認同。
的確,如果是在四五年前,他們都能夠毫不猶豫的采取的打壓的方式來操控半導體行業打擊對手。
但現在,行情已經促使他們沒法這么做了。
華國在可控核聚變領域的技術突破,已經嚴重的影響到了其他的行業。
比如半導體領域。
這個對手的聚變堆,早已經鋪向了全世界,甚至包括他們自己,都選擇了與之合作,以獲取更加清潔與廉價的能源。
如果此刻再對半導體領域采取封鎖技術的方式,恐怕會極大的影響能源領域的合作與發展。
而羅伯特·萊特希澤提出的意見,無疑是當下最合適的。
不得不說,在牽扯到半導體這個核心科技領域的時候,米國的動作的確很快。
或者說,這最后的一場會議只不過是象征性的通知而已,早在此之前,他們就已經做好了相關的工作。
在新一期的《探索·總刊》和《探索·材料學》還沒有正式發布的時候,相關的消息便已經傳遞出來了。
盡管還沒有經過新聞發布會正式通告,但毫不夸張的說,在米國當局的推動下,第二天全世界便知道了這個消息。
不管真實與否,半導體相關的產業鏈,在這一刻無疑又迎來一次世界矚目的光彩。
米國選擇放開對半導體領域的技術封鎖,至少是一定程度上的,無論是因為能源領域的威脅,還是出于其他的目的,這對于半導體行業來說都是一個好消息。
畢竟各大廠商能夠借助這個時機大規模的進入華國,進入如今這個全世界市場第一的超級大國中,去賺取到數以百億、千億的財富。
沒有人會懷疑華國是否會具有這樣的潛力,所有人都知道這個超級大國的市場之廣闊,得天獨厚。
尤其是在可控核聚變技術突破后,即便是米國和歐盟加起來,市場都不一定有華國大。
這對于一直難以直接向華國傾銷高端芯片與半導體產品的各大半導體產商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利好消息。
無論是英特爾,還是高通,英偉達,亦或者是博通、amd等等半導體廠商,甚至阿斯麥,臺積電等光刻機與晶圓代工廠,都紛紛在摩拳擦掌,準備趁著這個機會大干一場。
然而就在這個興奮的關鍵頭上,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由那位徐川教授所創建的《探索》期刊,對外公開了下一期《探索·總刊》與《探索·材料學》的內容。
《基于高密集成碳納米管陣列的高性能碳基芯片!》
《基于碳基半導體材料高密集成碳納米管陣列的方法!》
當這兩篇刊物在《探索》總部通過采訪釋放出來的時候,整個世界,都懵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