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在窗舷邊,六名登火計劃中的唯一一位女性宇航員劉楊安靜的眺望著遠處的風景。
在他們的腳下,是一個棕褐色的星球,看上去土黃土黃的,沒有生機一片荒涼。
“劉楊,吃晚飯了。”
正在這時,另一位穿著深藍色常服的中年男子飄了過來,喊了一聲。
“隊長。”
看到翟至剛,劉楊回過神來,打了個招呼。
“飯點了,走吧,吃晚飯去了。”帶隊執行載人登火任務的翟至剛笑了笑,喊了一聲后接著說道:“吃完飯運動一下,然后好好睡一覺,明天就該執行登陸任務了。”
手掌在舷窗邊撐了一下,稍稍一用,劉楊就熟練的‘飛’了過來。
“話說今天晚上咱們吃什么?”
“辣味烤魚、香腸餡餅和奶油面包,還有飲料。”
“唉~,又吃這些啊。”聽到這熟悉的菜名,劉楊忍不住嘆了口氣。
翟至剛聳了聳肩,笑著道:“有的吃就不錯了,以前我上天的時候,吃的那都是‘牙膏’,哪像現在這樣還有各種菜肴。”
這一次載人登火工程,下蜀航天基地這邊安排了兩架航天飛機共同執行任務,攜帶的物資也不是以前執行太空任務和載人登月時能比的。
拋開各種科研儀器設備外,剩下的物資就全都和衣食住行有關系了。
光是食物的種類,就多達上百種,從主食的面條、饅頭、米飯到各種醬肉、燉肉、西藍花、土豆絲等菜肴,種類繁多。
但再多的種類,在這場長達一個多月的太空航行中也顯得數量稀少。
按照宇航員一天四頓飯的平均用餐次數標準來計算,就算是地勤為他們準備多達了上百種的食物,想要保準不循環,也只夠吃一個星期左右的。
而且一百多種食物也并不全都是菜肴,還有其他的各類型小菜和水果等等。
長達四十多天的時間里面,他們儲備的食物種類早就循環了一次又一次了。
別說是劉楊了,就是他都有些吃膩了。
當然,除了食物的種類外,還有另一個影響他們味覺的因素是因為太空的環境。
在很多時候,失重會使人體鼻腔充血,導致味覺神經鈍化,唾液分泌發生變化影響味覺,或者因為看不到食物的顏色、聞不到食物的氣味而影響味覺。
不過相對比早些年他剛成為一名宇航員,執行太空任務的時候,現在的太空航行生活質量可要好太多了。
早些年的時候他上太空吃的食物都是裝在袋子里面,做成類似牙膏一樣的肉糜糊狀物,擠著吃的。
先不說用餐體驗,就是這種牙膏狀的食品,再怎么調味也不可能好到哪里去。
而現在,他們已經可以像在地球上正常用餐一樣吃上各種熱氣騰騰的食物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