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對于里面的一些專業化詞語并不是那么的了解,不過這份報告文件很明顯做的相當用心。
從火星微薄的大氣含量、元素比例,再到火星表面的地質環境,土壤中蘊含著的二氧化碳、干冰、固態冰、水資源,到火星地幔與地核的掃描結構等等都有完整記錄。
如果僅僅是這樣,那這只能稱得上是一份探測數據表。
而關鍵點在于這份文件中列舉出來的火星改造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以及一些可行性手段理論。
比如如何重新激發火星的磁場,增加火星的大氣厚度,增加火星地表的液態水形成海洋,調整大氣圈各種氣體的比例,人工制造生物圈等等。
一系列的規劃改造過程囊括整個火星改造的全部,都做的很是詳細。
饒有興趣的將整個文件都翻了一遍后,老人看向徐川,笑著道:“我對這些并不是很了解,不過你的勘探如果有結果了,記得第一時間跟我打個招呼。”
“另外,這份文件我能帶走嗎?”
徐川笑著點點頭,道:“當然可以,這種事肯定離不開國家的支持。”
聊了一會后,老人起身告辭離開。
婉拒了徐川和常華祥的相送后,他帶著那份火星改造報告文件便在安保人員的護送下暫時先離開了下蜀航天基地。
明天上午才是載人登火的關鍵節點,今天下午還有半天的時間,他也不可能全都在這邊閑聊,金陵這邊還有一些其他的工作需要處理。
辦公室中,常華祥院士重新倒了兩杯熱茶后,一臉感慨的看著徐川,道:“今天我算是見識到了。”
“見識到了什么?”徐川下意識的回問道。
常華祥長舒了口氣,感慨著開口道:“雖然說都知道你在國內學術界的地位獨一無二,但真正清楚你到底有多大影響力的,恐怕沒幾個。”
徐川在國內學術界的地位就不用多說了,妥妥的獨一檔這個他是知道的。
但常華祥真的沒想到,他的影響力能高到這種地步。
就連航天集團聯合航天局以及科學院多位院士做出來的一份規劃,在他并不看好的情況下,那位也幾乎是沒多少猶豫的就下定了決定。
很顯然,今天那位的到來,并不僅僅是為了載人登火工程,更多的還是向徐川征求了解接下來國家科技發展的方向與道路。
而且更關鍵的是,今天在辦公室中看似閑聊的這些事情,ai智能、產業發展、量子計算機、生物科技、虛擬現實技術等等這些恐怕在未來都將成為國家重點發展甚至是戰略部署的核心領域。
縱觀建國至今幾十年的歷史,要說影響到某一個領域發展的學者并不是沒有。
但能像現在這樣,以一個人的意見決定一個超級大國未來科技形態的學者,卻是從古至今都未有過。
ps:求月票~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