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意思是,火星上的微生物可能會對人類和地球造成極大的危險?甚至是死亡或者傳染病什么的?”
托里·赫勒教授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鏡,有些擔憂的開口道:“雖然并不想掃興,但理論上來說并不是沒有這種可能。”
“畢竟這是來自地球之外的生命,對于它的生命形式,細胞結構,活動方式以及是否對地球有害等等我們都一無所知。”
“當然,也有另一種可能,這些火星上的微生物對地球對人類并沒有什么害處。”
“但無論如何,我都建議華國更謹慎的對待這些來自火星的生命,至少在沒有弄清楚它們是否對人類對地球有害之前,最好別將其帶回地球。”
采訪結束后,相關的內容的很快就被紐約時報報道出來了。
對于需要流量的媒體來說,毫無疑問整段采訪的重點被他們放在了火星生命可能對地球的生態環境以及人類造成極大的危害這一點上。
就連標題都是這樣的定的《警惕!來自火星的微生物可能毀滅地球生態圈或人類!》
當這一段采訪被放出來,并且被關注者轉發到互聯網社交平臺上的時候,很快便引起了網友們的廣泛關注和討論。
不得不說,盡管紐約時報夸大了托里·赫勒教授對火星微生物的擔憂,以一種博人眼球的方式將相關的采訪報道了出來。
但赫勒教授的觀點或者說擔憂點并不是沒有道理的。
在他公開發聲表示了對火星微生物可能會對地球生態圈以及人類帶來的危害后,很多生物學家亦或者是天文學家等各領域專業的學者都站出來表示了應該更重視和更謹慎的對待火星生命。
而由此引發的討論和熱議直接就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盯上了。
很快,無論是在米國,還是在歐盟,亦或者是一些其他‘自由’的西方國家,火星上的微生物被‘輿論’塑造成了即將毀滅地球和人類的‘病毒’。
一場場的游行與抗議,直接占據了華盛頓特區賓夕法尼亞大道1600號,也占據了紐約市曼哈頓區東側第一大道和東42街交界處。
很多無知或被帶節奏以及別有用心的人在不停的抗議,要求立即停止載人登火行動,停止對火星微生物的研究,甚至是停止對航天技術的發展,以避免地球和人類遭遇滅絕與危機。
當然,除了這些呼吁外,還有一部分看起來相對更加‘理性’一些的呼聲。
比如國際環保組織就站出來公開表態,要求華國必須全面公開火星微生物的情況,以及讓其他國家參與和監督相關的進展等等。
正當所有人將目光聚焦在火星上的微生物,為此吵的不可開交的時候,航天領域又一則驚天動地般的消息震撼了全世界。
米國,時任總統簽署了2025年航天航空新法案,宣布廢除《沃爾夫條款》《新競爭法案》等一系列十幾年前簽訂的多項航天條款。
同時,國會山宣布將全面放開出口航天領域的管制以及國防領域,太空領域等多方面的合作。
而在接下來的時間中,nasa宇航局也很快就跟隨著白屋的腳步宣布他們已經與華國航天局以及下蜀航天基地達成了共同開發月球、火星等太空資源的多項合作。
并且將在后續投入至少五十億米金的科研資金以及相關的航天技術來協同華國航天局合作研究外星移民等相關的太空開發技術。
當這些消息公開的時候,整個世界都被震驚到了。
誰都沒想到,一直主張在航天領域競爭的米國,竟然選擇向對手認輸?
并且還投入海量的資金與航天技術來幫助對手研發外星移民與太空開發技術?
這怎么可能!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