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法判斷。
聽到陳云澤教授的匯報,徐川那剛稍稍放松一下的神經又立刻緊繃了起來。
如果說這些火星微生物對于人類的感染是無害或者具有益處的,那就再好不過了。
但如果是能夠危害人體健康甚至是生命的,那這將是人類探索地外行星走出第一步所遭遇過的最大挫折。
而且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不管那些來自火星的微生物是否對于人類具有傷害性。
它對于地球這種獨立的生物圈系統來說都不是一個好的消息。
能夠在航天員身上生存下去,也就意味著它們大概率能夠在地球上生存下去,也可能感染其他生物生物,或者是和地球本土的微生物細菌互相敵對,影響生態圈等等。
盡管這些問題目前來說還都無法確定,也有可能這些來自火星的生命對地球生態圈并沒有什么影響。
但整體來說,這的確是一個讓人擔心的點。
能夠在火星那種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下去的微生物,很有可能在地球上也展現出同樣頑強的生命力,并且對地球生態系統造成不可預知的影響。
尤其是它們已經極大可能的感染了他們的航天員。
當然了,從另外的方面來說,這一次火星生命的發現也并不完全都是問題和麻煩。
雖然說四名登火小隊航天員從火星上帶回來的微生物的確充滿著難以預知的風險。
但它們同樣也具備著寶貴的研究價值。
首先,從載人登火工程探索的目的之一,就是尋找火星是否存在生命。
火星是地球最接近的行星,如果存在生命,那么他們則可以進一步揭示宇宙生命的起源和演化。
這些火星微生物首先可以從另一個角度揭開生命起源的奧秘,也能夠為人類研究火星提供更多的線索與資料。
這對人類認識宇宙的起源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而從科研理論的探討角度來說,通過比較火星和地球的生態環境,可以幫助人類更好地了解地球上生命的可持續性,并為地球環境保護提供借鑒。
另一方面,這些來自火星的微生物,也有可能給人體提供一些‘意想不到’的醫療資源和科研發展。
就拿醫療資源來說,火星上的微生物處于獨特環境,其代謝產物或許是新型抗生素、抗病毒藥物等的來源,能幫助人類應對耐藥菌感染等難題。
另外,通過對火星上微生物生命的特殊結構和成分,可能為疫苗開發提供新思路和靶點,助人類開發更有效的傳染病疫苗。
除此之外,還有研究它們獨特的生理特性和適應機制,能為研究地球微生物無法解決的醫學問題提供新模型,加深對生命奧秘和疾病機制的理解等等。
從科研的角度上來考慮,這些火星微生物的價值極大,尤其是活的。
但不管它們的價值如何巨大,它們的風險也同樣不容小覷。
如何妥善的處置和研究這些火星生命,是目前迫在眉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