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師。”
看到兩位教授,徐川滿臉笑容的打了個招呼。
不得不說,在學術上,這兩位導師是他人生中兩輩子最重要的人之一了。
從愛德華·威騰身上他學到物理,從皮埃爾·德利涅身上他學到了數學,兩者融合,才有了重生后如此輝煌的成就。
門口,目光落在眼前這個學生的身上,無論是威騰還是德利涅,臉上都充滿了激動和感慨。
尤其是威騰教授,那雙褐綠色的眼眸中更是情緒無比復雜。
諾貝爾獎啊!
這可是他一生的夢想,原本以為今生已經注定拿不到了,卻沒想到峰回路轉,靠著十年前首先的學生‘蹭’到了這份榮譽。
是的,在威騰的心里,他和德利涅都屬于是蹭著徐川拿到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
畢竟和強電統一理論相關的研究他們到底有多少貢獻,兩人心里都很清楚的。
如果是將兩人的成果分離出來單獨發出去,毫無疑問不可能拿到諾貝爾獎。
當然,學術上的成果往往不能這么計算,尤其是面對強電統一理論這種前沿領域的偉大領域,中間的任何一部分都是無法單獨拆分的。
或許他們兩個的成果并不足以拿到諾獎,但有了強電統一理論的加持,重要性同樣得到了提升。
就像是你上大學的時候考上的是一所專科院校,但在你畢業的時候,你的母校榮升成了本科一樣,那么在你的畢業證上,拿到的同樣是本科畢業的證明。
一榮俱榮,這是對他們兩人的研究成果與強電統一理論最好的映照了。
或者說,因為強電統一理論,他們兩人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升華,擁有了觸碰諾獎的能力。
泡上了一壺熱茶后,三人坐在酒店房間的沙發上閑聊著。
“沒想到威騰這家伙這輩子居然能拿到諾獎。”
看著眼前這個樣貌似乎和普林斯頓時期并沒有太多變化的學生,皮埃爾·德利涅教授感慨著說道。
在徐川出現之前,他的這位好友無疑是整個學術界最有希望同時拿到諾貝爾獎與菲爾茲獎的學者。
當然,說是最有希望,其實也可以說是最沒有希望。
在理論物理和數學物理前沿領域耕耘近50年的威騰最出名的成果毫無疑問是弦理論。
但弦論從創始至今已經近七十年,理論中的東西卻沒有一項能被驗證。
早期物理學界對此理論還有很高的期望,但事到如今,現在物理學界對弦理論已經不抱有什么太大的希望了。
因為無論是弦理論還是m理論,亦或者是其他的弦理論,所預言的項目始終是紙上談兵,無法在現在得到證實。
而想要依靠弦理論拿到諾獎,除非威騰能夠證明他完成至少對m理論中的一項重大猜測成果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