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夠通過100tev能級的對撞實驗找到引力波頻段的瞬態峰能譜數據,那么便足夠對《三維宇宙時空離散型的深層規律解析與時空蟲洞映射路徑的構造》論文中的一部分‘預言’進行推斷補充和證實。
而且它也直接關系到最關鍵的‘時空蟲洞’是否真的能夠通過普通的能量在三維拓撲結構的宇宙時空中建立起一座‘便捷’的高速橋梁。
并沒有等待太長的時間,在聚變堆不計其量的能源供應下,那奔騰在超導環形管道中的粒子流束能級提升到了100tev。
屏住了呼吸,徐川的目光落在監控屏幕上,等待著第二輪的實驗結果。
在超導磁場構建的囚籠中,兩束已然被提升到了超高能級的鉛粒子流束轟然撞擊到了一起,在探測器上綻放出燦爛如宇宙星海一般的‘光芒’。
目光死死的盯著屏幕上探測器搜集到的原始數據,瞳孔中映射著那經過了超算中心初步分析處理的能譜圖像,徐川的眼眸中閃爍著一抹就像是宇宙大爆炸初開的光輝,嘴角勾起了一抹弧度。
在100tev能級的鉛質子流束碰撞實驗下,那隱藏在時空背后的秘密,終于向他揭開了一抹面紗,展露出了最原始的模樣。
站在徐川的身旁,愛德華·威騰的目光同樣落在那監控屏幕上,那雙褐綠色的眼眸中帶著些許的驚訝和困惑。
盡管他并沒有自己這個學生這般強悍的數學能力,也并非時空蟲洞映射路徑構造的論文作者,并沒有完全了解粒子碰撞引起的時空曲率波動表現形式應該是怎樣的。
但他在那邊工作了十幾年的時間,看過了無數大型強粒子對撞機的原始數據。
這份豐富無比的經驗,讓他在第一時間察覺到了一絲對撞實驗數據中的不對勁。
盡管目前他還并不清楚這是否就是徐川尋找的東西,但那明顯的表征,卻告訴了他在100tev的鉛質子流束碰撞實驗中,或許真的隱藏著一個世人從未了解過的秘密。
盯著屏幕上不斷刷新的原始數據和能譜圖像,愛德華·威騰深吸了口氣,艱難的將目光從屏幕上挪開,看向了站在前面的學生。
如果說還有人能夠從這些對撞實驗數據中看出些什么的話,那一定就是他這個學生了。
當威騰的目光落在徐川的臉上時,那嘴角勾起的幅度,讓他愣在了那里。
盡管現在還沒有完成對實驗數據的分析工作,甚至才完成第二輪100tev的對撞實驗。
但當他看到徐川臉上帶著的那一抹自信的笑容時,仿佛一座通向遙遠宇宙的時空橋梁,已然搭建起來了一般。
......
總控制室中,站在屏幕面前,徐川緊緊的盯著監控屏幕上實時反饋的實驗數據,用力咬緊了自己的牙齒,緊攥著拳頭。
第二輪100tev能級的對撞實驗數據已經讓他抓到了一抹引力波頻段出現瞬態峰。
這已經足夠初步證實他的理論是正確的,至少其中的一部分是正確的。
但是對于他來說,這還遠遠的不夠!
他需要更多的實驗數據,需要更多其他能夠證明時空蟲洞存在的特征數據!
從85tev能級的對撞實驗開始,到100tev能級的第二次對撞,再到第三輪125tev能級的驗證結果。
針對時空蟲洞曲率性存在的對撞實驗一直從早上八點半持續到了下午三點半。
三輪對撞實驗數據已經完全出爐!
當最后一輪的使用質子流束作為‘對照’實驗組的125tev能級碰撞實驗結束的時候,總控制室中,如雷動般的掌聲響起。
或許單純的鉛粒子流束碰撞實驗并不足以讓除了徐川以外的其他人從原始實驗數據和初步整理的能譜圖像中判斷出些什么。
但當三組質子流束對照實驗組完成的時候,即便是一名最普通的crhpc機構的研究人員,也足夠從中察覺到一絲隱隱的不對勁。
或許絕大部分的人都說不出來這一絲不對勁到底在哪里,但重離子鉛粒子流束與質子流束的實驗對照數據之間的些許偏差,卻足以證實在兩者之中發生了些什么。
所有人心里都莫名升起了一股匪夷所思的預感,或許此刻站在臺前指揮著整場實驗的那個人,是對的!
由愛因斯坦構建的時空觀,可能將在今天之后徹底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