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號廠房中,徐川一邊聽著這名科研人員的介紹,一邊打量著面前的大型軌道質量投射器。
事實上,對于任何一個國家來說,在短短四五年的時間內投資超過五千億到幾個難以在短時間內看到回報的項目上都是一件壓力巨大的事情。
即便是掌握了可控核聚變技術,擁有著無限的能源的華國。
畢竟他們掌握這項技術也才五六年的時間而已,還不足以將這項技術帶來的福利全面轉變成工業生產力和社會優勢。
不過幸運的是,率先掌握可控核聚變技術的是他們。
而華國的體制也決定一旦他們開啟這種堪稱世紀工程的龐大項目,幾乎不會出現朝令夕改的變故。
像那些在西方國家中下一任總統將上一任總統的政策全面推翻的事情,幾乎不可能在國內出現。
而對于星際空間開發這種前期投入巨大,且幾乎看不到回報的項目,也就他們最適合了。
當然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星際空間這種前期投入巨大的項目,謀求的也從來都不是短時間內的利益。
他們現在所投入的每一份資金,都將在未來轉變成促使華國從地球文明走向太空文明的底蘊。
甚至是在不久的將來,就能夠為他們帶來收益。
就比如目前的這臺由下蜀航天基地聯合兩大航天集團以及華科院東山泉城電磁橇項目等科研機構與單位共同完成研發的設備。
按照設計指標,在月球的真空環境中,它能夠在兩分鐘內,將50噸的質量的設備或礦物加速到至少2.5千米/秒。
而2.5千米/秒足夠在無后續動力的的情況下脫離月球的引力,成為環繞月球轉動的衛星了。
等待它在月面上部署完成,那么他們就能夠以最小的運輸費用將從月球上開采的礦石或精煉后材料運送回地球。
當然,將礦石和材料運送回地球這并不是多么賺錢的事。
這一套大型軌道質量投射器的真正用途其實是向火星輸送物質,以及為月球的大規模移民提供部分必備條件。
是的。
在徐川的計劃中,月面軌道質量投射器的主要作用便是支撐后續的火星地球化改造工程。
因為相對比從地球上直接運輸各種物資到火星上來說,借助月球的超低重力以及中轉站的性能,他們能夠在火星改造的過程中節省大量的資金。
尤其是改造火星過程中需要使用到的大量框架性結構材料,如鋼鐵合金、鈦合金等等,這些如果從地球上運輸的話,需要大量的航天運力作為支撐。
下蜀航天基地目前的發展的確很快,甚至放到航天領域中可以稱得上夸張了。
其具備的航天運力,其他國家加起來再乘以十,甚至乘一百倍都追不上。
但在面對一顆類型行星的改造這種龐大至極的工程時,這點航天運力依舊還遠遠不足。
所以徐川需要一邊繼續制造航天飛機的同時,一邊想辦法通過其他的手段節省航天運力。
至于為月球的大規模移民提供部分必備條件,則是因為月球上的生活垃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