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遠在距離地球近四十萬公里之外的月球上。
“這里可真荒涼啊。”
穿著月面宇航服,一片灰茫茫的月壤上,透過頭盔看著月面的一名叫鄧意蘊的年輕男子感慨說道。
雖然說他并不是第一次來月球了,但每一次在離開月華臺基地后都會產生類似的感慨。
他是南大的土木工程專業的在讀研究生。
受下蜀航天基地本身就建在金陵,以及徐川的影響,金陵這邊的大學也近水樓臺先得月,不少航天、天文、物理、材料等專業的人才都比其他省份的人才更具有應聘優勢。
畢竟就算是如今華國在航天領域的發展迅猛無比,幾乎每隔一兩天就有航天飛機從地球起飛前往月球或者是從月球返回地球。
但這種前往月球工作和搞科研的機會,也不是每個科研狗都能爭取到的。
畢竟全國那么多大學,光是航天專業每年畢業的恐怕就超過了四位數。
前往月球刷履歷的工作,無論是在哪個行業都可以說是非常吃香了。
而他這一次入選,則是上來開挖掘機推土機的。
咳,開挖掘機推土機算是玩笑,他這次上來是因為月球這邊最近新動了一個修路的工程項目。
需要土木工程的人上來勘測、設計、建造等等。
不過話又說回來,開挖掘機推土機壓路機這種設備,其實也是他的工作。
如果說在β乎上開一個在月球上搞土木工程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他絕對是最有發言權的人。
畢竟他現在干的就是這事,而且還是土木工程中最為重要的一項:‘修路’!
“別感慨了,開始干活了。”
在他的身旁,另一名中年男子聳了聳肩,一邊從月球車上下來,朝著不遠處的一臺看起來很像推土機的大型工程車輛走去。
他是月華臺科研基地工程隊的隊長之一,名字叫做劉毅。
月華臺科研基地的一期工程,便是他帶隊完成的。
而這一次他們的兩個人的任務,便是修建一條從儲蓄垃圾的隕石坑外沿出發前往另一個聽說叫月面質量投射器工程區域的道路。
兩者之間的距離大概在五十公里左右,后者依靠著一座叫做‘張鈺哲隕石坑’的隕石撞擊坑而修建。
如果是在地球上,修建一條五十公里的水泥道路,大概需要十來天左右的時間。
不過在月球上,這個時間恐怕要拉長到四到五個月左右。
不過好在在月球上修路不需要像地球上那么麻煩,甚至他們連水泥都不需要鋪設。
唯一要做的,就是兩人互相配合用推土機將規劃出來的道路上的那些松軟的泥土、碎石推到道路的旁邊,然后再將道路壓實就行。
如果在道路中遇到了推土機無法解決的崎嶇不平的小山坡,就用炸藥給炸開。而如果是凹陷的坑洼,就在附近取材找碎石填充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