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是過量的‘肥料’會直接燒死植物的根莖。
所以即便月華臺基地中的種植農作物能夠消耗掉一部分排泄讓其中的有機質重新進入循環,但也無法消耗掉所有的垃圾。
而且如此之多的排泄物和生活垃圾,目前要想通過航天飛機送回地球來處理也不太現實。
有限的航天飛機運力不應該浪費在這個上面。
所以目前月球那邊的處理方式就是月華臺基地的附近找了個地方專門用來暫時存儲這些垃圾,等待后續有了更先進的解決方式后再來處理。
這種方法,其實和以前世界各國處理核廢料類似。
在徐川完成了可以將核廢料重新利用的技術前,各國的做法幾乎是統一將其存儲起來,安置在地下巖層或者是其他地方。
當然,也不排除某些垃圾國家直接往大海里面丟。
而考慮到這些排泄物和生活垃圾可能會污染月球的是生態環境,里面的細菌可能會適應月面真空進而演化生存什么的,將這些生活垃圾運送到正在修建月面軌道質量投射器那邊,然后打回地球處理,算是目前最好的解決方式了。
在火星細菌感染事件發生之前,還有人對這樣大費周章的處理方式提出質疑。
畢竟月球上又沒人,也沒生命,垃圾什么的暫時先隨便丟著不好么,未來再來處理就行。
但火星細菌感染事件發生后,各國的專業也對生命的頑強重新有了進一步的認知。
月球的環境雖然惡劣,但如果是厭氧菌,在有充足的營養物質面前也不是沒機會生存下去。
安全起見,也作為一個負責任有擔當,率先走在太空開發道路上的大國,他們還是有必要處理好太空活動時造成的各種遺留問題的。
而且,處理好在太空和月球活動時造成的各種遺留問題,比如垃圾的處理,也是大規模移民的條件之一。
月球上目前活動的人數被相關領域的專家建議在兩千人以下,不僅僅是因為衣食住行的物資運輸壓力。
也是因為活動人員過多會導致大量的生活垃圾堆積如山。
如果未來不想生活在垃圾里面的話,還是要想辦法解決的。
或許等未來月球上的工業基地形成規模化后,建一座垃圾處理站是個很好的方式。
但現在還不行,他們沒那么多的精力與航天載荷,也沒那么多的各種分解處理資源浪費在這些事情上。
相對而言,直接打包送回地球反而更快捷一點。
當然,前提是那個正在修建快要完工的月面質量投射器真有那么給力,一次性可以將五十噸的物資直接打到太空上。
否則還不如先留在月球上等未來再來處理呢。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