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沒有強大的地磁場,火星就無法抵御太陽風和外來的宇宙輻射。
事實上,早在之前各國航天局與天文學家對火星進行考察的時候,就有充足的證據表明火星在十幾億年前是存在像地球一樣的濃厚大氣層的。
除此之外,它也擁有著一個可能比不上地球,但足夠保護大氣層的磁場。
但遺憾的是,在十幾億年前的遙遠時間中,火星發生了人類未知的變化。
或許是隕石撞擊,也或許是火星的內核冷卻了。
總之,火星的地磁場消失在了過去的漫長時間中。
而缺少地磁場的保護,火星上原本存在的大氣與水資源也漸漸的被太陽風吹走了。
在人類學會了仰望星空后,也并不是沒有科學家提出過重建火星磁場的想法。
比如通過隕石撞擊火星,試圖重新激活其金屬內核來重現火星磁場。
比如將谷神星衛星拖拽到火星軌道上,就像月球與地球的關系一樣,利用谷神星強大的引力,理論上可以攪動火星的核心,進而引發火星的冰凍核心再次融化,并激活其磁場。
這兩種方法都是重構火星自身磁場的方案,但無論是哪一種都缺乏理論支撐。
當然,除了重構火星自身的磁場外,還有人工構造巨磁源保護火星的方法。
比如在拉格朗日點部署磁極衛星,通過作為磁場發生器使用,其作用是偏轉太陽的高能粒子,從而減輕對火星大氣的沖擊,達到保護火星大氣的目的。
亦或者是構建人工磁場和地下居住區等等。
相對比重啟重構火星自身來說,人工構造巨磁源保護火星的方案目前已經有了詳細的理論支持。
盡管后兩者的施工難度都相當的大,但在可控核聚變技術與室溫超導材料實現的今天,并不是做不到。
所以在今天參加會議前,無論是各國航天局的專家還是相關領域的學者,更多思考的是構建人工磁場的方式來保護火星,而非重構火星自身的磁場。
因為后者目前嚴重缺乏理論支撐,更別提實驗手段了。
然而在今天,這位徐教授卻將向在座的各位展示一項能夠重建火星磁場的可行性方案!?
會議室中,看著自己一手制造出來的動靜,徐川臉上掛上了淡淡的笑容。
那些在其他人眼中看似幾乎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他已經有了充足的答案。
盡管那些可行性方案還需要今天的‘撞擊實驗’來驗證,但他相信自己所完成的計算是不會有問題的!
透過耳麥中的聯絡頻道,徐川聯絡上了遙遠在六千多萬公里之外的扶搖號航天飛機。
每年的七月份到十月份是火星距離地球最近的時間周期,在這個周期中,電磁波從地球前往火星大約需要3-5分鐘左右的時間。
如果是按照六千五百萬公里的距離來算,此時他從地球上聯絡需要3.6分鐘左右。
這是單純的指令傳遞,如果再算上扶搖號通過中繼衛星將穹極系統撞擊火星的畫面傳遞回來,時間大概需要七分鐘左右。
七分鐘的時間并不是很長,當徐川宣布第一次展示重建火星磁場的可行性方案時,原本熒幕上的畫面一轉,跨越了六千五百萬公里的距離,來到一架航天飛機的內部。
靜謐的環繞在三百五十公里高的火星近地軌道上,扶搖號如同大鵬展翅般,遨游在九天之上。
透過扶搖號的舷窗,可以清晰的看到另一座模樣怪異的銀白色航天器。
它整體看上去就像是一把華國古代的三叉戟冷兵器,表面覆蓋銀白色的裝甲,懸浮于寂靜深空,沉默如隕石。
但所有人都清楚,那就是曾經在中東戰場上一擊毀滅了上帝武裝傭兵組織總部的‘穹極’天基系統。
也是驗證重啟火星磁場的核心裝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