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他的話語停頓了一下,從辦公桌拾起了遙控筆,操控了一下會議室中的投影設備。
伴隨著一張巨大的銀白色幕布緩緩降下,徐川臉上露出了一個微笑,繼續說道:“不過在正式進入會議的正題,我邀請大家觀看一段來自火星軌道的實驗畫面!”
聽到這句話,會議室中不少注視著這里的視線染上了幾分好奇之色。
來自火星軌道的實驗畫面?
那是什么?
徐川沒在意各國代表與現場其他學者的好奇,他操控了一下投影的幕布。
不一會,一顆棕紅色的星球映入了所有人的眼簾中。
“這是.火星?”
會議室中,有航天與天文學等領域的學者看了一眼投映出來的星球,很快就認出來了這顆棕紅色的星球就是今天會議的主題-火星。
“這個視角,有意思,你們是在火星的近地軌道上修建了一座火星空間站嗎?”
坐在圓桌會議室的靠前位置,來自普朗克天體物理學研究所的天體物理學家伯恩哈德·弗里德里希教授眼眸中帶著一絲興趣。
從放映出來的視頻來看,拍攝角度應該在火星兩百到三百公里的近地軌道上,能夠完整的看到火星的全貌。
如果是在地球三百公里的近地軌道上,空間站是看不到地球的全貌的。
就像國際空間站,其運行高度大約在400公里左右,而這個高度相對于地球的直徑12,742公里來說,并不算很高。
因此,從空間站的視角看地球,雖然能夠看到一個相當大的地球圓面,但仍然無法看到整個地球的全貌。
但相對比地球12742公里的直徑來說,火星的直徑只有6794公里,約為地球的一半。
所以理論上來說只需要不到三百公里的高度,就能夠在火星的近地軌道上看到火星的全貌。
坐在伯恩哈德·弗里德里希教授,歐盟航天局的局長約瑟夫·阿施巴赫爾輕輕的搖了搖頭,道。
“應該不是空間站,我們有關注華國對火星的開發計劃與安排,并沒有聽說過火星空間站相關的建造工程。”
“大概是他們的航天飛機吧。”
“畢竟他們早在兩年前就有能力將宇航員送上火星了,現在再送一架航天飛機過去也不是什么問題,正好現在是七八月份,地球與火星之間距離最近的時間段。”
坐在首位上,徐川倒是沒在意會議室中其他人的討論,看了一眼熒幕上投放出來的火星畫面后,他笑著開口道。
“相信各位已經認出來了,眼前這顆星球便是我們今天會議所討論的核心·火星。”
“早在半年前,我們便已經在為今天的會議而做準備了。”
說著這,徐川輕輕的停頓了一下,目光在會議室中巡視了一圈,接著說道:“將火星改造成宜居的‘第二個地球’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長期工程,涉及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和工程學等多學科技術。”
“而最為核心與關鍵的難題便在于火星的重力大小、磁場強度、大氣厚度、水資源等方面。”
“拋開目前我們沒有辦法解決的火星重力大小問題外,接下來我將向在座的各位展示一項能夠重建火星磁場的可行性方案!”
“第一次的展示將在七分鐘后開始!”
聽到這話,會議室中頓時嘩然一片。
嘈雜的聲音交織著不可置信的目光塞滿了整個房間。
重建火星磁場的可行性方案?!
要知道,火星地球化最大難點之一就是火星幾乎沒有像地球一樣強大的地磁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