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受各國超算中心競賽和排名指標等方面的影響,超級計算機在大部分人的心中一直都是計算機性能的代表。
例如,用普通電腦分析長達30年的氣象數據需要20余年,而超級計算機只需十分鐘。
同樣,完成一次汽車碰撞模擬實驗,普通電腦需1年之久,而超級計算機僅需5分鐘
這種高效計算能力使得超級計算機在科學計算、工程設計、金融分析、天氣預報等諸多領域都有廣泛應用。
然而無極量子芯片的出現,直接就打破了人們心中對計算機行業的傳統印象。
一枚小孩巴掌大小的芯片,性能堪比一座超算中心,這種天翻地覆般的突破,短時間內難以被人接受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除了互聯網各大社交平臺上這些外行的聲音之外,在技術領域同樣發生了類似的爭論。
只不過相對而言,這些爭論的聲音相對理性一些,也相對專業一些,并且主要集中在現實意義上。
早前華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創新研究院公開的退相干時長達到驚人‘65’秒,且具備了50個量子比特量子芯片的消息就已經為量子計算機成熟打下來充足的‘緩沖’基礎。
現在川海材料研究所推出99量子比特的一代無極量子芯片也順理成章的被業內人士接受。
相對比網友們對無極之芯是否具備了堪比一座超算中心性能的懷疑上,業內人士的交流更多集中在量子芯片面世后給傳統計算機行業以及互聯網安全帶來的沖擊。
比如在無極之芯1.0的產品發布會上,就有媒體提問以量子計算機的恐怖性能,是否會對現有的信息安全造成嚴重的影響。
一旦這些性能無比強悍的量子芯片落入了心懷不軌的黑客或者某些組織手上,可能會對現有的信息安全加密造成嚴重的沖擊。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有人提出相關的問題了。
早在七月中旬‘65’秒退相干時長,50個量子比特的量子芯片突破消息傳遞出來的時候就已經有相關的專家提出過相關的意見了。
比如在魔都舉辦的信息安全峰會上,來自某個互聯網大企的信息安全專家便表示日益發展的量子計算機可能對信息安全造成威脅,必須提前作出應對。
尤其是一些性能安全相對不足弱加密算法,例如md5哈希函數加密、sha-1哈希算法、des(56位)對稱加密算法等等必須要全面淘汰。
更關鍵的是,建立一套足夠應對量子芯片的量子機密算法,以應對目前澎湃發展的量子計算機技術。
畢竟所有人都清楚,在那位徐院士的帶領下,量子計算機顛覆傳統計算機行業是遲早的事情!
在太平洋這邊對川海材料研究所推出的99量子比特無極之芯討論不斷的同時,另一邊,米國。
谷歌的總部大樓內,坐在自己的辦公室中,谷歌的現任總裁桑達爾·皮查伊面前站著谷歌量子人工智能部門負責人哈特穆特·內文。
川海材料研究所推出的99量子比特的的事情在網絡上鬧得沸沸揚揚,不只是華國國內的討論,北米這邊也能看到討論的聲音。
尤其是對谷歌這種本身就有在量子計算機領域投資的企業來說,這更不是一個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