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在手中的報告上瀏覽了幾分鐘后,桑達爾·皮查伊捏了捏有些發澀的眉心,看向哈特穆特·內文,開口問道。
“關于華國那邊傳出的99量子比特的無極量子芯片,你怎么看?”
對于谷歌來說,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雖保留董事席位和股票控制權,但不再參與日常運營。
現在谷歌母公司的最高管理者便是他桑達爾·皮查伊,不僅僅擔任了子公司谷歌的ceo,還接任了alphabet的首席執行官,全面掌管谷歌和alphabet的運營。
自2015年接任谷歌ceo至今十余年來,期間公司市值增長了近5倍。
但伴隨著華國的崛起,谷歌最近這些年的路可不是那么的好走。
不僅僅是核心戰略產品gei的推動遭遇了極大的挫折,谷歌量子ai實驗室更是在今年直接遭遇了近乎毀滅性的打擊。
先有華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創新研究院公開的退相干時長達到驚人‘65’秒,且具備了50個量子比特的量子芯片技術突破。
后短短一個半月的時間,華國就推出了成熟到足夠商業化使用,且具備99量子比特的無極量子芯片,甚至還宣布在十月一號正式上市。
這對寄希望于下一個十年將戰略目標放在量子計算機與量子ai發展的谷歌可謂是毀滅性的消息。
一旦對手率先在量子計算機上取得重大突破,那么投入巨大且報以厚望的谷歌量子ai實驗室將直接走向窮途末路。
辦公室對面,谷歌量子人工智能部門負責人哈特穆特·內文思忖了一會,皺著眉頭開口道。
“雖然并不是很清楚對方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但如果是要我給出一個看法,我覺得他們的量子計算機領域的突破恐怕是真的。”
雖然說到今天都有不少人覺得華國在量子計算機領域的突破屬于是放風箏系列的消息,也就是夸大性成果,實際突破并沒有多少。
就比如早在2015年的時候,d-wave放出去的d-wave2x量子計算機消息一樣。
d-wave2x是由d-wave公司研發的新一代量子計算機,2015年10月被他們谷歌和nasa聯合建立的量子人工智能實驗室采購為計算機設備并使用。
理論上來說,d-wave2x量子計算機擁有1000個量子比特位,理論上可視為'1000進制'計算機,用于處理google和nasa的高優先級復雜問題。
但實際上,d-wave2x量子計算機的性能遠達不到1000個量子比特位的級別。
至于原因,他們自己也很清楚。
d-wave2x量子計算機采用的是量子退火算法,它與傳統計算機的速度對比缺乏統一標準。
盡管d-wave公司曾提出一個加速效應的新標準,但對于大多數專家對于此量子計算機的懷疑仍然懸而未決。
最關鍵的是,他們并沒能夠在標準測試中證明'量子加速'效果,即計算規模擴大時相對經典算法的優勢。
簡單的來說,就是采用量子退火算法的d-wave2x量子計算機并未能在測試實驗中達到它應有的計算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