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僅需要平臺啟動主推進器(電推進或核熱推進)持續不斷的施加與自旋相反的推力,還需要精確的參數計算,并且實時調節推進器的功率。
很快,在智能系統的控制下,緊緊附著在‘2017af29’小行星上的精衛·隕石推進裝置完成了一系列前期的準備工作。
“精衛推進系統啟動!”
伴隨著一道指令傳遞回來,‘2017af29’小行星上,一個藍白色的光點在這深邃漆黑的太空中亮起。
雖然說從功率上來說,這一次測試的精衛·隕石推進裝置上的電磁推進系統功率遠比不上航天飛機所使用的空天發動機。
畢竟兩者的供能系統就完全不同,前者是由一塊大功率的鋰硫聚合物電池提供能源,而后者則是由小型聚變堆供能。
但作為火星地球化改造工程前期的數據采集,為后續研發更成熟的精衛·隕石推進裝置做準備工作是沒什么問題的。
搖光號上,當精衛推進系統啟動后的那一抹藍白色尾焰映入眼簾中的時候,陳東和航天飛機上的另外三名航天員都下意識的屏住了呼吸。
按照任務手冊,這是最為關鍵的一步。
簡單的來說就是依賴與小行星自旋角度相反的推進裝置,利用反作用力慢慢的讓緩慢自旋的小行星‘2017af29’停止自旋,如同一架航天飛機一樣靜默的漂浮在太空中。
不過這需要時間。
按照任務手冊上的數據,‘2017af29’小行星的自轉角速度為0.00000376弧度/秒。
如果精衛推進裝置有效果,那么理論上來說在半個小時后,能夠將‘2017af29’小行星的自轉角速度降低到0.00000366弧度/秒,也就是半個小時降低0.0000001弧度/秒的自轉角速度。
當然,這是受供能系統影響,精衛推進裝置做不到全功率的輸出,甚至連十分之一的輸出都做不到。
如果是換成小型堆進行供能,理論上來說半個小時應該能將‘2017af29’小行星的自轉角速度降低到0.00000276弧度/秒左右。
這也意味著全功率運轉的精衛推進裝置剎停這顆小行星只需要一個半小時。
數公里的深空中,搖光號航天飛機上,幾名航天員安靜而又焦急的等待著。
與此同時,遙遠在近兩億公里之外的地球,火星地球化改造工程組委會的臨時總部中,一群來自各國的天文學家、地質學家、物理學家等等不同領域的學者也在焦急的等待著深空中的反饋。
對于決定精衛·隕石推進裝置效果,乃至整個火星地球化改造工程的核心關鍵因素,半個小時的時間顯得尤為漫長。
終于,搭載在搖光號上的遙感系統再度完成了對‘2017af29’小行星自旋角度的測量。
“測量結果:0.00000362弧度/秒!”
當結果呈現在航天飛機的電腦屏幕上時,原本靜謐無聲的航天飛機內爆發出了一陣歡呼聲!
‘2017af29’小行星自旋角度在降低,這意味著它的自轉速度在降低,也意味著精衛隕石裝置能夠成功的讓這顆小行星停止下來,繼而運送到火星的近地軌道上!
更意味著火星地球化改造工程至關重要的一步他們已經跨越過去了!
行動!
“快!將采集到的數據傳遞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