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話,科技大會堂中頓時嘩然一片。
窸窸窣窣的討論聲四起。
尤其是那些占據了過道的媒體記者們,眼中的神色更是興奮至極。
對于超光速航行技術,這位徐教授已經有了完整的實驗方案!
這絕對是今年至今以來最轟動的新聞消息了!
如果超光速航行技術的驗證實驗成果的話....是不是未來前往火星、木星、土星乃至太陽系的邊疆奧特爾云地帶都可能只需要一天的時間了?
嘶!
一想到這,會場中不少人都激動的臉色脖頸漲紅起來。
包括站起來提問的弗蘭克·維爾澤克教授臉上的神色都因為心跳加速而變得潮紅。
深吸了口氣,從震撼中回過神來,他快速的追問道:“如果方便的話,能說說你設計的詳細實驗方案嗎?”
超光速航行技術的驗證方案!
盡管只是驗證方案,并非應用技術,但對于物理學界乃至全世界來說都可謂是意義重大的。
在場的數千名學者,乃至全世界數十億的群眾,恐怕沒有一個不期待這項技術是否真的可行的。
站在臺上,徐川笑了笑,開口道:“并不是什么不方便的東西,本來我就已經準備好在這場報告會結束時宣布的的,現在也只是提前一點時間而已。”
說著,他轉過身走到了黑板前,拾起了掛在黑板壁邊緣的記號筆,在黑板上寫下了兩行數學公式。
“?2rμν?1/λc2·rμν=ktμνβΨ(x,t)”
“?μk=0,pvac=?c?/8πg·Λeff,Λeff~exp·(?λ/cr)...”
“通過《虛空場論》中的‘引力與時空-共振時空曲率臨界點理論’,我們可以知道該理論的核心在于利用大質量天體的時空曲率,通過共振機制激發局部時空結構的臨界相變,進而實現可控的類蟲洞通道或曲速泡。”
“其核心理論基礎與物理機制分為時空曲率共振原理與臨界點動力學兩大部分。”
“第一個公式是時空曲率共振原理,其中rμν為時空曲率張量;Ψ(x,t)為人工激發的高頻標量共振場,β為共振耦合系數。”
“所以,不難看出當人工施加的共振場Ψ的頻率w與天體背景曲率的本征模w0匹配時,即w=w0,時空曲率會進入臨界放大狀態,形成可穿越的負能量拓撲結構。”
“通過計算,當共振能量達到閾值ecrit=c4gλc時,時空曲率在局部區域發生拓撲分裂,形成閉合類時曲線,再借助環形共振器陣列,對相干高頻引力波進行擴大和發射,引起恒星周邊的時空曲率波動......”
“那么接下來我們只需要制造一臺能夠激發恒星附近局部時空結構的臨界相變的設備,就能夠對恒星周邊的時空進行改變。”
“改變恒星周邊的時空結構是第一步。”
“而第二步則是通過臨界點動力學來穩定該時空結構,使得至少一顆‘光粒子’可以順利的通過該時空曲率共振腔。”
“最后一步則是在木星這種大質量的行星軌道附近部署一臺接受設備,可以讓它順利的利用自身的時空影響,將通過時空曲率共振腔進行超光速航行的‘光粒子’拽出來,并順利的接收到。”
說到這,徐川轉過身來,面向臺下數千聽眾,笑了笑,接著說道。
“雖然如何制造能夠引起恒星周邊的時空曲率波動與穩定時空曲率共振腔的設備,我已經有了一定的頭緒。”
“不過這套方案是否真的可以實現超光速航行技術尚且未知。”
“而crhpc機構接下來的任務,就是對我設計的這套實驗方案進行驗證!”
.......
ps:月初了,大佬們求個保底月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