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就是問了一句為什么沒有英語嗎,至于鞭尸嗎?
會議室中,徐川沒有在意這位羅厄爾·尤萊亞代表想法,他翻閱著電腦上的驗證方案,將其一頁的展示出來。
“...在木星軌道附近布置一臺量子引力模擬接收設備,利用它將通過時空曲率共振腔進行超光速航行的‘光粒子’拽出來,并順利地接收到。”
會議室中,當徐川講解著驗證超光速航行技術的方案時,一名坐在角落中的與會者舉起了自己的手。
“稍等一下,我可以問個問題嗎?”
“當然。”
在得到了徐川的允許后,這位來自西班牙的物理學家奧卡西·比其爾教授站了起來,開口問道。
“關于如何驗證超光速航行技術的步驟暫且不提,我想知道你口中的量子引力模擬激發設備和量子引力模擬接受設備,是基于什么原理的?”
聽到這個問題,徐川輕嘆了口氣,開口道:“你真的是一名物理學家嗎?”
聽到這話,奧卡西·比其爾教授臉上一紅,剛想辯解一下,首位上的徐川就繼續開口道。
“時空曲率在局部區域發生拓撲分裂,形成閉合類時曲線,通過能量密度場由卡西米爾效應產生穩定臨界點,可使得時空觸發曲率結構的拓撲相變。”
“即ds2=?dt2dl2(r20l2)·(dθ2s2·θd?2).....”
“而在彎曲時空中,恒星這類大質量的天體可以產生能量密度和時空彎曲。對于卡西米爾效應,能量密度在虛空場理論論文的176頁第17行,這里我就不重復敘述了。”
“但正常來說,太陽這類恒星是無法單獨引起時空曲率的變化的,這里我們就要引入一個新的概念。”
說著,他將熒幕上放映的ppt圖片翻到了某一頁上,看著上面標注出來的‘殼層坍縮-激波反彈’效應,繼續說道。
“眾所周知,作為時空的漣漪,引力波通常由宇宙中劇烈的天體物理事件產生,如黑洞合并、中子星碰撞等等。”
“恒星雖然也能產生,但通常是恒星末期形成的超新星爆發才能產生引力波漣漪。而像太陽這種還處于生命壯年的恒星,理論上是不可能產生引力波的,更不能引起時空曲率的波動,為我們提供超光速航行技術的支持。”
“但最新的參宿四天文觀測數據卻給我們提供了另一種制造引力漣漪,干擾時空曲率的方法。”
“簡單的來說,大質量恒星晚年在進行硅燃燒時產生的超高的溫度會導致中微子輻射壓驟減,而外層硅燃燒殼層在0.03秒內坍縮速度達到15%光速。”
“當中微子輻射壓驟減以及硅燃燒殼層坍縮的速度超過一定界限時會產生殼層坍縮-激波,并引發時空劇烈震蕩,從而形成引力波。”
“用數學模型來表示,則為:e=-(v_s2pc2)/g∫[(df/dr_s)2r_s2dr_sdΩ]。”
“而按照理論,我們可以通過核聚變的方式模擬出參宿四內部的高溫高壓環境,制造出類似于‘殼層坍縮-激波反彈’效應,繼而通過大質量天體本身就擁有的時空曲率來將彎曲的時空彎曲,繼而推動著飛船進行超光速航行。”
說著,他看向了這位西班牙的奧卡西·比其爾教授,接著道:“而關于這份原理,我想我應該在虛空場論中解釋的很清楚了吧?”
“還有其他的問題嗎?”
會議室中,奧卡西·比其爾教授遲疑了一會兒,搖了搖頭坐了回去。
老實說,他其實仍然沒有弄懂為什么可以通過硅燃燒聚變產生的引力波就能夠引起時空曲率的波動。
當然,這里說的是數學部分。
但這會再繼續問下去,恐怕這位徐教授會直接給他開除物理學家的身份。
看著坐回去的奧卡西·比其爾教授,徐川點了點頭,清了清嗓子繼續道:“既然如此,那么我們接下來討論下一項!”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