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下蜀航天基地。
從月球回來的徐川在落地后就被醫護人員團團圍住了。
雖然說如今從地球去月球就像是出國旅游一樣簡單,過去幾年的時間中成千上萬人前往月球工作或者旅游后都沒有出現什么嚴重的身體免疫問題。
也不用像以前的航天員一樣,上一次太空登一次月需要在療養院中休息至少兩三個月的時間。
但畢竟是去了一趟月球,落地后一次全面的體檢對于徐川來說肯定是少不了的。
.....
在花費了小半天的時間做了個詳細的體檢后,徐川來到了常華祥院士的辦公室中。
敲了敲半掩著的門,正坐在辦公桌后面看報的常老院士抬起頭,看到是他后笑著站了起來,招呼著開了個玩笑問道。
“回來了?月球上好玩嗎?”
徐川笑著道:“一種獨特有別于地球的體驗,確實值得去一趟。”
不得不說,對于他來說,無論是月球上的風景,還是面向廣闊的宇宙和荒涼的月球所帶來一些思考,都遠超行程所帶來的風險。
聽到這個回答,常老院士笑呵呵的說道:“年輕就是好了,有精力折騰。”
聞言,徐川笑著開口道:“現在的航天技術已經很成熟了,常老如果想去看看的話,完全可以專門安排一趟行程。”
不得不說,以空天發動機作為航天引擎的新型航天飛機在載人航天方面的優勢要遠超出傳統的化學燃料運載火箭。
傳統的火箭發射方式需要在短時間內將航天器的速度推到一個極大的數值上,才能突破大氣層和重力井的限制。過高的加速度對于宇航員的身體素質要求極高,這也是限制航天發展的核心原因之一。
但新型航天飛機卻不同。
它可以在大氣層中通過兩三個g的加速度慢悠悠的將航天器加速到足夠突破大氣層和重力井的速度。
這就意味著它對宇航員的身體幾乎沒有什么要求,就算是一個七八十歲的老人,只要能夠適應低重力或無重力的環境,也能夠前往太空或更遙遠的月球。
茶幾對面,常華祥一邊泡茶一邊笑著搖搖頭,道:“老了,如果還能年輕個十歲,我肯定會去一趟。”
“至于現在,心有余而力不足,嘆奈何啊。”
.....
閑聊了一會后,徐川端起茶幾上的瓷杯潤了潤嗓子,將話題帶入了正軌,開口問道。
“對了,說起來,關于的磁重聯爆發式電磁推進引擎的研究,情況怎么樣了?”
磁重聯爆發式電磁推進技術,一種借助將磁能轉化為粒子的動能、熱能和輻射能機制,將電能轉化成磁能再轉化成其他的能量繼而快速能量釋放的一項技術。
它通過磁能的高速釋放來加速等離子體,理論上能獲得遠超現有電推進技術的性能。
在太空中,從理論上來說它甚至能將航天器推進到十分之一光速左右。
早在15年還在南大上學的時候,徐川就曾在研究參宿四的過程中探索過這類在恒星上極為常見的天文物理學現象。
不過當時的他還沒有足夠的能力深入研究這種天文物理學現象背后的機理,直到24年的時候,才算是完成了《電子磁流體中的磁重聯·磁紐纏穩定性理論》論文,解釋了磁重聯機制背后的機理。
而由此衍生出來的磁重聯爆發式電磁推進引擎,便是他定下來的下一代航天引擎。
這項研究,徐川交給了下屬航天基地和星海研究院·航天研究所共同進行,只是幾年來一直都沒太大的進展。
直到前幾天他在月球視察月面生物圈工程的時候,才收到了常老院士發給他的郵件信息,說是磁重聯爆發式電磁推進引擎有了不小的突破。
沙發上,常華祥院士放下手中的瓷杯,起身走到辦公桌后,從抽屜中取出了一份文件報告后,遞了過來的同時開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