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瞅著葉應德說,怎么沒有因果呢?從你的言語和神情里,我看到了葉應火與他兒子在過去世所結下的積怨。
過去世,葉應火是一個推獨輪車的車夫,獨輪車也叫雞公車,前輪和羅盤一樣小,后輪卻大如磨盤。
冬季的一天,車夫用雞公車運木炭到一個村莊叫賣,許是誤使了力氣,雞公車懸起的前輪一下子抵著了前面的房墻,推不動了。
車夫旋即退后一步,雞公車前輪也與墻壁隔開了距離。車夫不經意間,看見那墻壁上血糊糊地巴著一只死了的壁虎,像是粘貼上去的一張皮。
車夫知道,是他不慎讓雞公車的前輪抵死壁虎,還把它壓扁了。雖然這是誤殺,壁虎的亡靈也非常計較,覺得平白無故地死了,很冤。
于是,經過百千萬劫,壁虎,這個輪回無數次旁生身終于轉世人身。你說是陰錯陽差也好,是巧合也好,曾經的壁虎就偏偏投生在過去世是車夫的葉應火家里,簡單地說,就是做了葉應火的兒子。
懂因果律的人知道,不是冤家不聚首。一般的孩子不會無緣無故來到這個家庭,來到這個家庭都是與父母有緣。緣分有兩種,一為惡緣,一為善緣。
顯然,兒子與父親的關系屬于前者。兒子倒車不慎抵死父親,正是過去世被抵死的壁虎在不經意間向已為人父的葉應火的最大報復。
許氏與廖芬一起行走在下山的路上,講完了葉應德不殺生的故事及其他不殺的原因,又聊起他不偷盜的事。
葉應德是個德性很好的人,當然不會偷盜。把他的名字和偷盜放在一起,好像都玷污了他,不應該。可是在特定的境遇,某些行為算不算偷盜,有些難以界定。葉應德就能界定,并且表現得從容不迫,頗有君子風度。
那次,有人告訴他,說他的大兒子遇到車禍,他當然焦急。好在他有大兒子單位的電話號碼,當時沒有手機,只有座機,座機一般是單位才有,私人還沒有,葉應德家里就更不談了,但是他知道大隊部辦公室里安裝了一部電話機,他就趕過去,想試打一下電話,問一問大兒子的單位,兒子是否真的遇到車禍。
他來到大隊部屋前,還好,辦公室的門虛掩著,他輕叩門扇,里面沒有反應。他推開門扇,一看,里面空無一人,他有些納悶。
再看電話機就擺在辦公桌面上,他伸手拿起話筒,正欲撥打大兒子單位的電話號碼,又立即止住了。心想:這樣做不對,有盜打的行為。既然是盜打,與偷盜的性質是一樣的。
于是
??他果然地放下座機話筒。思慮片刻,他又拿起座機話筒撥打大兒子所在單位的座機號碼,就要證實一下,大兒子是否真的出事了?
還好。也算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吧!兒子單位的人接了電話,問他有什么事?葉應德說有急事。單位的人就把他的大兒子從他處叫來接電話,并問做爸爸的葉應德有什么急事。
葉應德不便將別人的傳謠直接講出來,就說,爸爸想你,好久不見你。你也很少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