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他盡量避免與朝廷起沖突,是因為他深知在這個動蕩的時代,任何內耗都可能給外敵可乘之機。尤其是韃子的威脅,讓他不得不謹慎行事,以免削弱朝廷的力量,讓國家陷入更加危險的境地。
然而,時局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韃子已經被消滅,但朝廷卻并未因此而對他們這些曾經的“異已”放寬態度。相反,朝廷的猜忌和打壓越來越明顯,讓他們感到難以立足。
李宇深知,這場戰斗已經不可避免。他并不想和朝廷作對,但朝廷卻容不下他們。為了保護自已的領地和人民,他只能硬著頭皮,帶領軍隊前來應戰。
在行軍途中,李宇不斷地思考著應對策略。他明白,自已不能硬碰硬地和朝廷的軍隊對抗,那樣只會讓自已損失慘重。他必須尋找機會,利用自已的優勢,巧妙地擊敗朝廷的軍隊。
同時,他也開始聯絡其他的地方勢力,試圖組建一個聯盟,共同對抗朝廷的打壓。他知道,只有團結起來,才能在這個亂世中立足。
當李宇的軍隊到達京城附近時,他并沒有急于發起進攻。而是先派出探子,了解朝廷軍隊的布防情況和城內的動態。他深知,知已知彼,百戰不殆。只有充分了解敵人的情況,才能制定出更加精準的戰術。
在等待時機的同時,李宇也加強了軍隊的訓練和裝備。他深知,只有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才能在戰斗中立于不敗之地。
終于,在一個合適的時機,李宇發起了進攻。他利用自已的優勢兵力,成功地突破了朝廷軍隊的防線,向京城逼近。
然而,戰斗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朝廷的軍隊雖然數量不多,但戰斗力卻十分強悍。李宇的軍隊在戰斗中遭受了不小的損失。但他并沒有氣餒,而是不斷調整戰術,尋找機會。
在這場漫長的戰斗中,李宇和他的軍隊經歷了無數的艱難和困苦。但他們始終堅守著信念和信仰,為了保衛自已的領地和人民而奮戰到底。
李宇聽著牛二的焦急話語,目光深邃地望向京城方向,心中暗自盤算著局勢。他深知,牛二所言非虛,朝廷雖然被困于城中,但其底蘊猶存,加之勤王軍隊的不斷增援,形勢確實愈發嚴峻。
“牛二兄弟,不必過于焦慮。我們雖面臨困境,但并非毫無勝算。”李宇沉穩地回應道,“首先,我們要穩住陣腳,不可輕舉妄動。其次,需設法削弱朝廷的內外聯系,尤其是截斷其糧草補給,使其不戰自亂。”
牛二聞言,眼睛一亮,點頭贊同:“李大哥說得在理,我這就去安排人手,加強對城外道路的監控,確保朝廷的援軍和物資無法順利進城。”
李宇接著說道:“同時,我們也需加強內部團結,與其他地方勢力建立更緊密的聯盟,共同對抗朝廷。此外,還需尋找城內可能的突破口,或是利用細作,從內部瓦解朝廷的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