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浮車緩緩降落在頂層停機坪,陳麟踏出艙門時,青藤生物的創始人兼ceo林青河已帶著高管團隊列隊等候。
這位六十余歲的生物學家依然精神矍鑠,灰白的鬢角與實驗室白大褂上的青藤徽章相映成趣。
“陳會長,歡迎蒞臨指導。”
林青河上前握手,笑容溫和卻透著科研者特有的銳利,“三十年前我們靠起源星的藍紋藤起家,今天終于能讓您看看它的‘子孫后代’了。”
陳麟微微頷首,目光掃過玻璃幕墻外綿延的生物培養園區:“聽說你們最近突破了‘量子合成血清’技術?”
“正是。”林青河側身引路,“請隨我去核心實驗室,咱們邊走邊聊。”
穿過生態走廊時,全息投影自動播放起公司歷史影像。
畫面中年輕的林青河正穿著簡陋的防護服,在起源星的紫色叢林里采集樣本。
“那時候紅龍協會剛建立傳送門管制,所有人都勸我別碰外星生物。”
林青河指著影像苦笑,“但第一批探索隊員沾染這些特殊植被就全身潰爛的樣子……讓我沒法坐視不理。”
陳麟在某個畫面前駐足——那是初代抗毒血清成功救治患者的新聞片段。
“我記得這個。”他指尖輕點懸浮屏,“當年協會內部爭論是否該將配方專利化,是你堅持公開了基礎分子式。”
“因為病毒不分陣營。”
林青河推開實驗室氣閘門,“況且……”他忽然壓低聲音,“某些‘合作伙伴’后來給的研發資金,可比專利費豐厚多了。”
兩人相視一笑。
陳麟知道他說的是紅龍協會的秘密撥款——那些檔案至今仍標著“絕密”。
這些項目實際上都是李天云在會長這個位置上的時候進行的工程撥款,陳麟也是后續才知道這些事情。
一行人走進核心實驗區,陳麟一眼就看到數百個培養艙懸浮在量子力場中,艙內的血清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結晶。
“傳統方法培養一劑抗毒血清需要三個月。”
林青河激活控制臺,“但借助紅龍協會提供的最新技術,現在只需72小時。”
全息屏顯示出一組數據流,某種蛋白結構正在時間加速下自我復制。
陳麟突然皺眉:“這些變異株……”
“您發現了?”
林青河贊嘆地點頭,“我們在里面摻了0.3%的木星深海菌樣本,結果發現時間流速差異能讓血清獲得跨物種適應性——這要多謝令嬡陳筱博士提供的極端環境數據庫。”
在頂層會議室的落地窗前,林青河遞上一支密封試管,那里面幽藍的液體正發出微弱脈沖光。
“最新研發的‘哨兵血清’,能預警95%的已知外星病原體。”
陳麟接過那支閃爍著幽藍光芒的試管,仔細端詳著其中流動的液體。
“這項突破意義重大。”他的聲音里帶著少見的贊許,“有了‘哨兵血清’,我們的深空探索隊至少能提前48小時預警外星病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