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轉身面向落地窗,俯瞰著整個生物園區:“還記得第一批霧隱星探索隊嗎?當時因為未知的孢子感染,損失了整整一個先遣隊,如果那時候就有這樣的技術……”
林青河走到他身旁,目光同樣投向遠方:“正是那次事故,讓紅龍協會批準了我們的第一個大型合作項目。”
他指向園區東側的建筑群,“那里就是當年緊急建立的‘適應血清’研發中心,現在已經成為跨行星疫苗生產基地了。”
“說說你們是怎么走到今天的。”
陳麟突然問道,“從一個只有五個人的實驗室,到現在的規模。”
林青河微微一笑,示意助手調出全息投影。
一幅動態發展圖譜在會議室中央展開:第一階段:生存期(起源星事件后1-5年)
影像顯示簡陋的地下實驗室,團隊成員輪流睡在折疊床上。
“最困難的時候,我們連無菌培養箱都買不起。”
林青河指著畫面中自制的玻璃器皿,“只能用高壓鍋改裝滅菌設備,當時的狀況著實已經是到了極限了,我們中的很多人實際上都是剛從學校出來的學生,這種苦吃起來是有一個極限的。”
“不過還好我們很快就趕上了紅龍協會的幫襯時間。”
畫面切換到第一個標準化實驗室,林青河朝著陳麟出聲道:“當時李天云會長親自批了3000萬啟動資金,條件是我們要在三個月內研發出針對‘紫斑癥’的特效藥。”
林青河回憶道,“那段時間實驗室燈火通明,所有人都吃住在里面。”
陳麟注視著畫面中年輕時的李天云視察實驗室的影像,眼神微動:“李會長很少對民營企業這么關注。”
“因為他知道我們掌握著別人沒有的東西。”
林青河調出一組數據,“起源星的一部分樣本在常規環境下會迅速衰變,但我們發現了用地球植物作為載體培養的方法——這是青藤最早的核心技術。”
他的話語說完,前面的全息影像切換成了火星基地的青藤分部。
“隨著紅龍協會的星際擴張,我們的研發中心也跟著建設。”
林青河的語氣帶著自豪,“現在每個有人類定居的星球,都有青藤的應急醫療站。”
陳麟突然指著圖譜上一個明顯的數據躍升點:“這個爆發式增長是怎么回事?”
“啊,那是一部分技術應用帶來的突破。”
林青河眼睛一亮,“紅龍協會共享的技術讓我們將血清研發周期縮短了90%,直接拿下了整個太陽所有基地的疫苗供應合同。”
他走向會議室另一側,激活了一個特殊展臺。
玻璃罩下是一株被封存在量子場中的藍色植物樣本。
“這就是最初的藍紋藤,我們所有技術的起點。”林青河的聲音突然變得輕柔,“三十年過去了,它依然在為我們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陳麟凝視著這株改變人類醫學史的植物,突然問道:“如果現在讓你重新選擇,還會冒險去采集這些外星植物嗎?”
林青河毫不猶豫地回答:“會,只不過這次我會多帶幾個樣本容器。”
兩人相視而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