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沿著姆雷日尼察河北岸向東行進,只走了一日,就到了布多卡巴里斯的村落。
此處的姆雷日尼察河兩岸山峰對峙,河岸驟然收窄。
該村落有些特別,它的族民聚居于兩岸,都有木制圍墻環繞,圍墻內還有哨樓,兩岸的村落有浮橋聯通,和別的阿爾迪伊村落相比,它更像是一個軍事要塞。
布多卡里巴斯向馬克西姆斯訴苦,他說他的村落原本是在瓦里多西,那里土地富饒,水產豐沛,因此人口眾多,在阿爾迪伊部落中是實力很強的大村落,但由于這些年與潘諾尼人打仗,死傷無數,不得不退守到這里,至今還不時受到潘諾尼人的襲擾,族民的生活變得十分困頓……
對此,馬克西姆斯沒做回應,他的軍隊的到來就是對其最好的安慰。
軍隊要繼續往東,就不得不穿過布多卡里巴斯的村落,盡管軍隊在進入阿爾迪伊部落的領地之后士兵們一直嚴守軍令、表現得很不錯,跟隨隊伍的布多卡里巴斯也是親眼所見,但在此時他還是顯得緊張,畢竟這是第一次馬克西姆斯軍隊直接進入阿爾迪伊人的村落,一旦出現意外,上萬人在寨子中鬧騰起來,那將是場大災難。
為此,馬可西姆斯再次向布多卡里巴斯作出保證。而布多卡里巴斯先進入寨子中,與族民們進行溝通交流。馬克西姆斯則在寨子外嚴令各部門首腦必須控制好自己的手下,保證進入寨子后不發生意外。
一個小時之后,寨門打開,馬克西姆斯軍隊有秩序的進入,所有人都盡量的保持靜默。
盡管布多卡巴里斯已經事先警告了族民,但還是有一些人出于好奇,出了房門,來到村落里的主干道旁觀望。
這是馬克西姆斯軍隊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在村落里的阿爾迪伊人,在他們的眼中:那些站立在路旁、維持秩序的阿爾迪士兵雖然手持簡陋的木盾長矛,身穿連體的單衣,披頭散發,沒有盔甲,但是他們強壯的身體、銳利的目光、逼人的氣勢,都顯示出他們的彪悍;與之相反,旁觀的阿爾迪伊族民多為婦女,她們身體消瘦,衣衫破爛,裸著雙足,倒是頗有點楚楚動人的姿態……
看來正如卡爾息彭帕斯所說,阿爾迪伊部落這些年戰斗頻發,死傷無數,故而男少女多,而身處前線的布多卡里巴斯村落尤為明顯。
而在阿爾迪伊族民們眼中:這支進入村落里的龐大軍隊,士兵們個個身體強壯,走起路來昂首挺胸,氣勢很盛,他們竟然每人都穿著盔甲,弧形的紅色方盾,腰胯的精致短劍,還背著一個脹鼓鼓的行囊,既顯得英武不凡,同時好像還比較富有;
隊伍中的女人們個個身體結實,膚色紅潤,走路時昂首挺胸,氣勢竟然不弱于男子,讓路旁的阿爾迪伊戰士們不由自主地被她們飽滿的胸脯所吸引。
馬克西姆斯的注意力則主要放在其他地方:寨子里的房屋密集而雜亂,顯然沒有經過很好的規劃,這些房子都是木制,房頂的夾角很小,房檐距離地面也就1米五左右,頂上鋪滿了厚實的麥桿茅草,上面還敷了一層泥巴,木墻外也同樣如此。房子的面積不大,估計也就能容納兩三口人……不知道是因為阿爾迪伊人建筑能力的局限,還是因為這樣的房子適應這里的環境氣候,回頭還得認真的請教本地人。
沒有看到布多卡里巴斯的首領主屋,也沒有看到用于村落議事和訓練的廣場,聽說河邊還建有小碼頭,但顯然距離這條道路有些遠,也沒有看到。
只是匆匆的一睹,馬克西姆斯的軍隊在村落中不做停留,徑直穿過東面的寨門,又走了半里路,終于到達了軍隊的臨時居點。
這個臨時居點是馬克西姆斯在途中同布多卡里巴斯商量好的,因為瓦里多西是一片沼澤,已經廢棄好幾年,修建居住地需要時間,偏偏潘諾尼人隨時可能來襲,所以需要在比較安全的后方有一個居住地,來保障人員的歇息和物資的存放。
“這里是我們村落的族民開墾的麥田,但為了讓你們能夠盡快的定居下來,我們也就只好暫時放棄。”布多卡里巴斯痛惜的說道。
“布多卡里巴斯長老,你們村落的恩情我牢記在心,將來一定會有所回報!”馬克西姆斯擺出一副感激的神情,其實心里卻在想:你這老家伙之前不是說伱們村落至今還受潘哦嶧毓斯u??n人的襲擾嗎!顯然在這東面的這些土地就是被襲擾的重點,看看農田里這些稀疏的麥稈就是證明。而如今我的軍隊駐扎在這里,成了擋在你們村落前面的盾牌,讓你們可以放心的在后面種地了,你應該感謝我們才對!
馬克西姆斯也只是在心里腹誹,當然不會將這種破壞團結的話說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