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路軍帶來的火炮全被沉進了渾江,看得喬一琦心痛不已,這些火炮多時銅鐵鑄造,可以換做十幾車銅錢啊。
劉招孫以為,將這些老古董送給楊鎬,估計他會不要。
之前炸膛充分說明,這玩意兒在戰場上,殺自己人遠比殺死敵人效率更高,估計建奴拿去也不敢用。
考慮到渾江江流湍急,后金若不折損個百十號包衣,根本不可能把它們撈起來。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是,東路軍運力有限,帶上火炮,明軍尸體就要丟在這化外之地了。
明軍沿著渾江,緩緩朝南方走,走了一日,約行了四十里路。
晚上安營扎寨,馬不解鞍,人不脫甲,劉招孫和家丁擠在一塊睡。
忘了說一句,那個姜弘立帶來的美姬,這幾日穿著身鴛鴦戰襖,戴著明盔,當做一名心腹家丁跟在劉招孫左右。
除了劉招孫,沒人認得她是女兒身。
這位朝鮮美人,在目睹幾場血戰后,把劉招孫看做是父親一樣的英雄人物,漸有愛慕之心。
不過劉招孫卻暫時沒有金屋藏嬌念想,這幾日東奔西走,和韃子搏命,義父又剛剛戰死,他心思自然不在女人
身上。
次日天明,大軍又收攏了八九百潰兵,劉招孫下令砍了五十個人腦袋,殺雞儆猴。
又是一隊潰兵投靠。
“俺是馬營的劉三兒,好多人在林子里迷路,吃的也不夠,夜里黑瞎子還在吃人,有兄弟凍僵了就被熊吃了,咱命好,遇上了把總爺劉招孫,把總爺真是活菩薩”
劉招孫冷冷一笑。
“前日對陣,浙兵還在抵抗,我親眼見你們幾個先行潰逃,以至大軍崩潰,留你不得,拖下去,斬了”
行軍第二天晚上,朝鮮弓手與白甲兵遭遇,爆發小規模激戰,雙方射死幾人后,便脫離接觸,各自消失在茫茫夜幕中。
從死去白甲兵背后小旗判斷,是正藍旗的巴牙喇,莽古爾泰還是不肯放過東路軍。
劉招孫知道是莽古爾泰在試探自己,不敢停留,繼續加快前進。
到第三天中午,夜不收稟告說寬甸方向過來一支明軍兵馬。
“白花花的長槍,頭上戴著藤盔,不曉得有多少人。”
“白桿兵來了”
旁邊的朝鮮副將金應河從未去過蜀地,自然也沒見過什么白桿兵,喬一琦向他解釋。
“是一支西南的土司兵,不止在四川,西南各地都有,只是這支兵使用都是白桿槍,”
白桿槍是用結實的白木白臘樹做成長桿,上配帶刃的鉤,下配堅硬的鐵環,作戰時,鉤可砍可拉,環則可作錘擊武器。
兩邊夜不收打了個照面,很快,在家丁護衛下,劉招孫和對面將領在兩軍中間見面。
一年后的渾河之戰,浙兵、川兵氣勢如虹,趕來援遼。趕到遼東戰場時,沈陽已在遼鎮手中光速淪陷。
兩支兵馬都對自己充滿自信,想要在渾河河畔展現強軍姿態,以一己之力對抗整個后金大軍。
遼鎮對客兵的態度,仍舊是隔岸觀火,看著別人覆滅。
兩支大明強軍最后卻被十倍于己的八旗軍分別擊破,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渾河血戰。
劉招孫下定決心,無論如何,不讓渾河戰役的歷史悲劇重演。
劉招孫曾隨義父去四川,見過秦良玉,不過那是很久以前了。
“我乃劉綎義子,劉招孫,義父生前與秦家土司乃是故交,不知將軍是”
對面白袍將領聽了,仔細打量劉招孫一番,恭敬拱手道
“末將乃是秦總會麾下千總,秦建勛,姑姑聽聞皇帝召喚,派侄兒先行,她自率五千白桿兵,隨后即到遼東。”,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