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乃天朝規制,我天朝自有國情如此,豈是你這等武夫所能懂得”
“這熊蠻子和言官都不對付,司禮監也沒他的人,連楚黨都不喜他,放眼大明,除了皇上,再無人支持經略大人,咱有兵有人,怕他作甚”
劉招孫對這些官場黑幕并不了解,不過專業的事還是交給專業人去做,康應乾在這方面比自己專業很多,放他放手去做便是。
趁著這兩日時間,劉招孫命人清理戰場,安葬戰死兵士。
此戰共計斬殺后金兵馬六千九百余人。
其中,斬殺真夷兩千一百余人,牛錄額真十七人,甲剌額真五人,巴牙剌三十五人,包衣及生女真四千三百余人,蒙古璦兔、炒花等部三百余人。
如此斬獲,戰果不可謂不豐盛。
考慮到此時后金政權不足三十萬薩爾滸戰后的人口規模,真夷丁口不過堪堪數萬人,開原之戰便去了十分之一,這對野心勃勃的努爾哈赤,絕對是一次空前的沉重打擊。
鑲藍旗這次被徹底打殘,士氣盡失,其他三旗也意識到了明軍潛在的戰力雖然這種實力還未完全發揮。
劉招孫推測,如果努爾哈赤思維正常的話,至少在今年之內,不會再考慮興兵
攻打開原,當然,不排除后金軍會有小規模的報復行動。
戰后,明軍忙著斬殺城中潰兵,沒有乘勝追捕俘虜,所以這次抓獲的俘虜很少。
戰后,只在各門抓了一百多個未及逃走的包衣,還有十幾個真夷,這些人身上都裝滿了劫掠來的金銀珠寶。
除了直接的人頭和俘虜,各類軍械物資也斬獲頗豐。
各類鎧甲三千七百六十余副,不過經過激烈戰斗后,這些大都戰損,堪用者不到一千副,茅元儀讓那些沈陽帶來的工匠對破損鎧甲進行修葺。
長槍、重刀、順刀、狼牙棒、騎槍等兵器共有八千六百余把,劉招孫計劃訓練更專業的火銃兵和長槍兵,除了那些長槍重刀,其余兵器他不太感興趣,只留作訓練新軍時使用。
此外,共擊殺俘獲后金戰馬一千三百七十余匹,其中可用者三百三十匹,這些戰馬的俘獲主要歸功于喻成名所率遼鎮騎兵,這些遼東鐵騎于開原南郊,與后金精銳騎兵反復沖殺,殺敵甚眾,最終全軍覆滅,只余三十六騎存活。
這批俘獲的戰馬,劉招孫計劃分為兩部分使用,一部分作為新練騎兵之用,另一部分用于建立一支精銳特勤部隊,類似于后世的特種兵。
當然,這些只是初步規劃,后續細節需要他和各營把總商議敲定。
除了戰馬,還有各類牛馬車一百多輛,盾車三十多輛很多都已破損,不堪使用。
最重要的收獲還是糧草,主要來自潰逃的鑲藍旗。
由于鑲藍旗最后是全軍崩潰,真夷戰兵逃過護城河后,連牛馬車都顧不上收攏,便一路往北狂奔,糧草自然無力運走,包衣奴才們燒了一部分,剩下的堆積如山的糧草只能白白送給明軍。
劉招孫派人清點之后,四大貝勒饋贈的糧草共計超過一千三百石,足夠城中三千多明軍食用兩月之久。
此外,清理戰場的火兵們還從后金兵身上搜出了幾千份炒面,這是建州女真特有的軍糧,口感清脆,重量很輕,攜帶方便,類似于明軍中的麋餅、皺飯、雜餅之類1。在薩爾滸戰場上,后金軍就是靠這炒面,三日之內,奔襲三四百里,消滅杜松馬林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