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見老頭說的可憐,喟然長嘆,他雖然暫不缺錢,不過自詡心懷天下蒼生,救一個兩個可憐人不是自己的理想,便對老頭道
“老人家遭罪了,朝廷還在和韃子打仗,等平了遼東,就不收遼餉了,日子就好過啦”
那老人不依不饒,繼續問道
“老爺,一看就知道你是讀書人,你說說,幾年才可以平遼才不用交那狗日遼餉”
袁崇煥根本沒聽老頭說話,他還在思忖
這群遼鎮軍頭個個該死,從李如柏到劉綎,只知道打敗仗可惜他手中無尚方寶劍,否則定親手斬了這群武人
“老爺,幾年可以平遼”
“半年,半年平遼可期,不用五年的,”
袁崇煥有些走神,敷衍了老頭兩句,招呼森悌老弟再給他錢。
書童很不情愿的打發給瞎子一文錢,揮手讓老頭離開。
瞎子連忙感謝,告別兩位貴人,一溜煙跑了。
這時,城墻那邊打了起來。
身材瘦弱的兵馬司根本不是流民對手,他們雖拿著順刀火銃,不過這些兵器只是擺設而已,連雞都殺不死。
“開門老子去年冬天就閹了,割得干干凈凈,住在這兒等著,等著進宮做事兒,服侍咱們皇上,給大明效力你這狗日的,天天攔老子不讓進,老子跟你拼了”
一個身材粗壯,滿臉橫肉的大漢一腳踹開擋在身前的小兵,對后面一眾閹人道
“龜孫兒不讓咱進,打死他們打”
閹人們像打了雞血,撿起木棍石塊,朝兵馬司士兵身上砸去。
兵馬司士兵被打的鼻青臉腫,大叫一聲一哄而散,朝四周逃去。
袁崇煥在后面看得是津津有味,他這幾年為考取功名,下了狠心,把精力都放在四書五經,尋章摘句之上,對這國朝典故,京師風情,自然是了解不多的。
正好趁這個機會好好長點見識。
有明一朝,從宣德年間開始,自閹進宮的人越來越多,泛濫成災。
關于自閹
的原因,除了極個別變態分子的不良癖好,絕大部分人只是為了改善自己極度悲慘的生存狀態。2
當然,也有一些可憐的小孩被父母殘忍閹割,被賣給人販子,被迫進宮。
對生活在兵變、天災、苛政下的大明百姓來說,進了宮就不會被餓死,不用去吃觀音土,也不用易子而食。
甚至可以吃好喝好,和宮女們發生一些超越性別的感情。
當然,如果你稍不留神,還可能混成劉謹王振魏忠賢這樣的大人物,從此光宗耀祖。
根據著名的馬斯洛層次需求理論,在一個人食物都不能保障生存遭到威脅的情況下,這人身上的其他人類需求就可以被忽視甚至完全壓抑,當然也包括那玩意兒。
所以到成化年間,全國各地自行自宮,要求進宮服侍皇上和后宮的忠義之士,數量已經超過兩千人,而且這個數字呈逐年上升趨勢。
雖然歷任大明皇帝都對這種民間自宮都進行嚴厲打擊,隨著明中后期經濟逐年惡化、政治腐敗加劇,自然災害頻發,京畿地區自宮的男子越來越多,越來越多。
劉招孫的拜把子大哥魏忠賢,便是這千千萬萬自宮大軍中的一員,只不過因為魏公公后來成了九千歲,所以人們才記住此人。
據史書記載3,萬歷四十八年,也就是明年,會有一支超過兩萬人的準太監大軍涌入京城,乞求朝廷給予工作,而且他們表示什么工作都不挑,他們的要求遭到拒絕后,便很快由忠勇愛國的準太監,變成為一群喧鬧好戰的暴民,所幸我大明余威猶在,在禮部兵部合力打擊下,這群烏合之眾被趕出了京師,很多回來家鄉,因為無顏見江東父老像魏公公這樣衣錦還鄉的畢竟是少數,很多人選擇了自殺。
袁崇煥見到的這群閹人,便是萬歷四十八年,涌入皇宮的兩萬多人的自宮大軍中小小的一支,更多準公公,還在前赴后繼趕往京師的路上。
這樣的荒誕歷史場景,若不是親眼經歷,沒有人會相信。
“我也不信,”袁崇煥搖頭道“我大明世風日下,道德淪喪竟然如此可悲可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