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下便被認為是所謂氣宇不凡者,這些年來,族中不惜錢財,資助他和兄長入私塾,讀圣賢書,參與科考。
他閉上眼睛,想象著回到奉新老家,何以顏面見家中老小。
不過現在他也不需擔心這些事情,因為,他和兄長回江西的川資,已經沒有了。
他這幾日下定決心賣字撰文,所以就到了城隍廟這里,看看這里有沒有寫字撰文的生意。
他朝徐達將軍恭敬的焚香,磕頭,轉身剛走過山門,迎面走來個將官,身后還跟著好幾個人。
宋應星知道北地武人蠻橫,他連忙閃開,從那武將側身過去。
“先生可是江西仕子宋長庚”
宋應星有些詫異的望向這武將,奇怪他為何知道自己的表字,他與此人素不相識,看他身上的山文甲,知道不是普通將官,遲疑片刻,才拱手道
“正是在下,敢問將軍是”
“本官乃開原總兵,劉招孫。”
宋應星望著眼前這個器宇軒昂的武將,這人頭上包著塊白布,他看了一會兒,才看出這便是前日午門獻俘的開原總兵。
“劉總兵有何事指教,”
劉招孫拱拱手道
“聽聞先生數歲便能作詩,有過目不忘之才,不在張太岳之下,后博覽群書,熟讀經史諸子,對火器、屯墾亦有研究,這都是些經世致用的大學問,可惜先生鄉試后卻三次不第,不知可愿來我遼東平定遼事,為吾皇分憂”
劉招孫知道,像宋應星這樣的晚明雜家,就是把太多精力放在和科考無關的旁門左道上,才會屢次不第,科舉不順。
這位宋應星可是比茅元儀更厲害的科學家,此人研究領域之廣泛,從哲學到建筑,從火器到農具,從醫學到軍事,都有不錯的成就。
此刻,宋應星茫然無措站在原地,呆呆的望著眼前這個名動天下的年輕總兵和他身后站立的一眾親兵,聽他語氣不像是在開玩笑,這位落魄舉人猶豫了很久,才終于道
“在下只是舉人出身,連三甲進士都算不上,不入流的,如何能”
見宋應星還在猶豫,劉招孫上前拍拍他肩膀,笑道
“宋先生才學深厚,也有實干之才,本官聽幕僚茅元儀經常說起來,皇上與內閣都許諾本官便宜行事,”
“等到了開原,吏部的任命文書便到了,參將府、兵備道、三萬衛署、遼海衛署、察院、安樂州、開原備御都司,各個衙門都有空缺,來了便就授官,你隨便選。”
宋應星呆呆望向劉招孫,一時間無語。
“劉總兵,茅元儀他現在如何了”
宋應星作為茅元儀為數不多的朋友之一,對這樣好友頗為關心,自從他去年隨楊鎬到了沈陽,便再無消息傳回,也讓宋應星覺得有些奇怪。
“他很好,在開原造紅夷大炮,你可去看看,”
劉招孫說罷,也向宋應星解釋什么是紅夷大炮,接著道
“聽聞先生愛讀橫渠先生文章,豈不知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先生可愿隨本官一起去遼東,保境安民,守衛開原”
樂文,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