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進京前,劉招孫便聽茅元儀說,工匠們已經按照上面一種方法,將泥模制好,準備朝泥模中倒入鐵水。
“茅兄,你的紅夷大炮制造如何了”
茅元儀連忙回道
“炮身基本成型,還需些時日打磨,眼下雷匠頭他們每日用銼刀對炮管進行打磨,去除毛邊、砂眼,還要用鏜刀鏜光。”
劉招孫點點頭,這紅衣炮鑄造速度遠比他想象的要快,只是不知道到時候質量怎么樣,到時候試炮時,一定要站遠點,可別沒炸死努爾哈赤,先把他自己交代了。
無論如何,燧發槍要趕緊造出來,劉招孫轉身又對雷有材道
“雷匠頭,你帶著工匠們先用木片或紙片調制機括,若出現問題,便立即進行修改,等到你們把樣品造出來后,燧發槍交給本官,制造成本交給軍需司謝大人過目,本官要看看到底需要花費多少銀子。太貴了暫時就少造一點。”
劉招孫抬頭望向兩位工匠,微微笑道
“雷匠頭,若是此次燧發槍能試制合格,給你們工匠發一千兩銀子,到時由宋大人和謝司長,按照你們平日工作情況,進行績效考核。此外,告訴各位工匠,誰若能首先想出提高燧發槍發火率的方法,只要是有效的,本官一次性獎勵五百兩銀子還有,你們的工匠等級制度,本官也將做出調整,等明日便通知你們,以后,一切事物,皆有章法。”
劉招孫說到這里,不由感慨朱元璋當初沿襲的元代奇葩制度,很多都充滿了濃濃的反人性色彩。
比如這個時代的匠戶制度,和軍戶一樣,都是世襲身份,隸屬于工部,可以說是最悲催的群體之一。
匠戶們分輪班匠﹑住坐匠二類。
明初規定﹕輪班匠須一年或五年一班輪流到官手工作坊服役﹐每班平均三個月。住坐匠則是每月到官方手工作坊中服役十天。這和班軍差不多,官府以最大限度壓榨人力,付出的成本極底,很多輪班匠幾乎都是免費打工。
到了明末,這種反人類的匠戶制度自然土崩瓦解,匠戶只需要繳納銀錢就可以免于服役。每名輪班匠每年納”班匠銀”四錢五分,住坐匠則須月出銀一錢。
不過無論怎樣,這種制度下,大明匠戶的積極性,幾乎都是沒有的。
對這個群體來說,好事沒有,壞事不斷。獎賞很少,懲罰倒是不斷,小到城墻磚石,大到寶船船體,只要有了問題,負責生產的人都要付出慘重代價。
開原城中本地匠戶,加上從從沈陽過來的,現在共有三十多人,拋開現在每月三兩的月錢,劉大人一下子給五百兩的獎金,相當于近三十個月的工資,這些苦哈哈匠戶們如何不心動
雷匠頭聽了,不再和別人說話,立即對著桌子的圖紙比比劃劃,研究如何完善改進這種燧發槍,旁邊那個姓嚴的匠頭也不甘落后,對著圖紙,像劉招孫招魂一樣念念叨叨,大概是在計算什么。
劉招孫也不去責怪兩人,匠人就該有匠人的氣質,不是煮個米飯就能成匠人的。
他抬頭望向千總王二虎,這位出身南兵的彪形大漢,在經歷了兩場血戰,又跟隨自己去了趟京師后,性格變得沉穩了不少,隱約有些大將風范了。
“王千總,本官還準備在燧發槍上裝上刺刀,你看,有這么長,以后軍中減少長槍兵比例,主力為火銃兵,你看如何”
”tart”bnk”
天才本站地址。小說網閱讀網址,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