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原東南二十里與鐵嶺交界之處,有一片連綿不絕的低矮丘陵,當地人叫做松山堡。
松山堡向南的英城子山一帶沙土貧瘠,丘陵間遍布野草荊棘,山坳間的坡地上長著些野苦麻、沙打旺、狗尾草之類的野草。可謂荒草披離,人跡罕至,平日偶有幾個迷路的牧童誤闖進來。牛羊在啃食野苦麻后便會發瘋逃走,惹得牧童在后面一路狂奔。久而久之,英城子附近連牧童也不愿再來。
然而在六月中旬的一天,從開原來了位不修邊幅的老爺,他帶著黑壓壓的遼東流民,竟在英城子山坡上住了下來。
若非知情者解釋說這位老爺乃是劉總兵麾下的陰陽師,平日干的就是相地堪輿、占筮風水的勾當,周圍百姓必定以為此人是腦子發昏,有錢沒處花了。
“快看,那片土顏色和周圍皆不一樣,是紅褐色,周圍又有花崗綠巖露出,我這羅經盤羅盤浮沉不定,朝北轉了兩刻,想必土下必是鐵礦,管子地數中有言,山上有赭,其下有鐵先從這里挖”
徐霞客放下一口古銅羅盤,從背囊中翻出本嘉靖年間的開原州志,站在山坡上看了起來。
周圍稀稀疏疏站立著一群流民,人數約有七八百人,各人手里都拿著十字鎬、鐵鍬之類的工具,還有幾個身材魁梧的,手里拿著順刀和弓箭,站在丘陵高處朝周圍方向戒備。
一個瘦瘦高高的年輕人,遞過來個椰瓢,徐霞客看也不看,接過來便喝了,抹抹胡子,對這后生道
“三光,你看,這州志之上,根本就沒提到說開原附近有礦,可是咱們只用了一個月,便在城東、城南發現銅礦、銀礦,加上今天發現的這個鐵礦,劉大人便有三座大礦了。盡信書不如無書啊,以后你也要多出來走走,如此才能探求真相。”
李三光聽徐霞客講完一番大道理,忍不住打斷他道
“老爺,劉大爺啥時候派兵總不能靠礦工和建奴打吧。”
徐霞客將書收好,放回到背囊中,抬頭望向四周,見礦工們已經開始挖土,便安慰李三光道
“建奴又如何我當年在粵東游歷,遇上山賊,拿著火銃要搶錢,還不是被趕跑了。”
他正要去指導礦工操作,見李三光還是一臉憂色,便繼續道
“你又不是不知道,劉大人的兵,守著四門,還要防備建奴燒田,哪里顧得了咱們,再說,礦工身強力壯,比我壯多了,遇上建奴也沒什么好怕的。”
徐霞客說罷,便朝礦工那邊去了。
李三光是遼民出身,老家在清河,一路跟隨劉總兵到開原,因為略懂些風水地脈,人又老實,便被安排到徐霞客身邊,給他做個幫手。見老爺這樣的勇武,他也不好再說什么,拎著把鐵鍬也趕了過去。
自從那日劉招孫說起挖礦之事后,徐霞客便開始實地勘測,短短幾日之內,他就走遍開原周邊山脈,還跑到清河河谷搜尋一番,很快便找了幾處礦脈。
劉招孫得知消息后,緊急招募三百流民,帶上各式各樣的裝備,跟隨徐霞客出城挖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