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招孫率開原騎兵營,策馬走在通往沈陽的官道上。
和七個月前在渾江夜襲鑲藍旗時一樣,此刻跟在宣武將軍身邊的,皆是精銳騎士。
近千精銳馬兵裝備精良,各人裝備有鎖子甲、棉甲、騎槍、飛斧、箭插、鐵骨朵、重刀、小圓盾、石雷、虎蹲炮、神火飛鴉等。
此外,各人還裝備有工坊最新研制的燧發短銃,善射的馬兵攜帶短梢弓和重箭。
當然,騎兵長途奔襲,一匹馬是不夠的,何況攜帶這么多武器。
眾馬兵皆是一人雙馬,甚至一人三馬。
各人攜帶的鎧甲武器補給,往往有幾十斤重,便由另外一匹戰馬充當走馬,進行運輸。
等上戰場前,將兩馬交換,運送鎧甲的戰馬體力更好,用來進行沖鋒,可以保證馬兵處于更好的狀態。
當然,如果一人三馬就更好了,第三匹馬完全不用負重,到了戰場便具有更好的馬力。
劉招孫目前擁有兩千多匹戰馬,除了布爾杭古投靠帶來的一千匹以及他自己原先的五百匹,這次林丹汗還贈送了八百匹。
歷史上,林丹汗以窮困著稱,連明史都稱呼他們為“窮餓之虜”。
好在這位黃金家族的后代啥都缺,就是不缺馬。
聽說劉招孫這次真的要去沈陽送死,林丹汗很是感動,感動之余,蒙古大汗慷慨贈送盟友八百匹良馬,鼓勵宣武將軍去渾河,與建奴一決生死,兵反復保證,他的四十萬鐵騎隨后就到。
劉招孫對林丹汗還是頗為信任的,他知道,這位黃金家族的落魄王孫絕不會放過任何發財的機會。
永樂年間,北元太師阿魯臺向大明稱臣納貢,奉朱棣為漢蒙共主,后來阿魯臺偷偷擁立了科爾沁部,成吉思汗弟弟哈薩爾后裔阿臺為汗,但阿臺面對明朝也不敢以元帝自居,而是自稱蒙古一部之主。
后來滿清崛起,聯合科爾沁控制東北,察哈爾部林丹汗被迫遠走土默特部,后逃至青海病死。其子鄂哲投降,被封為察哈爾王。至康熙年間,察哈爾王布爾尼反清,被科爾沁王沙津射殺。
北元的歷史充滿了屈辱,比南宋強不了多少。北元被敵國多次擊敗,并一度被權臣篡位。最后亡于滿清。
簡單梳理一下北元的屈辱歷史,就能明白為什么林丹汗對劉招孫抱有很大的希望。
所以從鐵嶺出發前,劉招孫便通過使者告訴蒙古人,努爾哈赤和四大貝勒,從開原一路搶到沈陽,搶了遼鎮幾千萬兩銀子,只要林丹汗愿意來渾河幫個場,銀子完全可以平分。
康應乾拿著枚石雷,翻來覆去查看,越看越覺得這物什有點像自己書房里的茶壺。
“康大人,小心一些,千萬不要拉那個環。”
劉招孫在旁邊看得膽戰心驚,康應乾把玩了一會兒,覺得無趣,從馬背上隨手扔還給了劉總兵。
“劉總兵,怎的這次帶了這么多稀罕玩意兒,老夫在開原都沒見到過,這都是用來對付建奴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