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不妨,小說本是自娛自樂,不必在乎外人看法,義父生前講過好多萬歷援朝時經歷,遇到不知道的細節,問我便好。”
“官人此言當真”
“一言為定。”
新婚第三天早晨,平遼侯便早早結束了他新婚蜜月,又開始像蜜蜂一樣忙碌。
天蒙蒙亮,劉招孫離開嬌妻美妾,率衛兵來到北門甕城,查看新兵訓練情況。
戚金和秦建勛兩人比劉總兵起的還早,已經在甕城校場清點戰兵人數。
一隊隊新兵在旗隊長的號令下,迅速出營整隊,排列成整齊方陣。
經過兩個月多訓練篩選,共有三千五百新兵經過嚴格考核,成了開原軍新鮮血液。
兩千名長槍兵正在練習突刺。
剩余的一千五百火銃手在練習裝填動作,他們手持新式燧發火銃,當然,彈藥是沒有的。
戚家軍長槍技法主要源自宋末楊家槍法,當時稱之為“梨花槍”。梨花槍槍法奧妙之處在于練習精熟,渾然圓熟而不呆板生滯。
戚繼光在梨花槍基礎上加以歸納演化,形成了自己戚家槍槍法。
劉招孫看長槍兵一招一式頗得章法,大開大合,突刺精準狠,便知這些天,戚金他們下了苦功夫。
兩位教官見劉總兵過來巡查,連忙上前行禮,劉招孫揮手打斷,讓他們專心練兵,自己找到火銃營把總,詢問新式火銃的射擊情況。
這位把總皮膚黝黑,話很少,問了兩句不得要領。
劉招孫轉身自己那了把燧發火銃,金虞姬幫他裝填完畢,他對著八十步外靶垛猛地扣動扳機。
擊錘敲打火石引燃火藥,槍管升起一團白色煙霧,。
不出意外,脫靶了。
“這火銃應該打的很準啊。”
劉招孫尷尬一笑,周圍幾人假裝都沒看見。
他習慣騎兵砍殺,已經很久沒碰火器,到底有些手生。
把燧發火銃遞給金虞姬,一臉正色道
“金隊正,你來試試。”
金虞姬忍住笑,接過劉總兵手中的燧發銃,挑了一塊好的火石夾好,又從自己彈藥包中取出一枚短銃定裝彈,熟練的裝填起來。
劉招孫看她動作,不由嘖嘖稱奇,大聲道
“金隊正不愧為本官麾下第一衛士。”
金虞姬瞟夫君一眼,抿嘴一笑,將火銃平舉,眼睛對著火星照門與遠處靶垛形成三點一線。
火銃爆響,一顆鉛彈正中靶垛正心。
短短三個月時間,戚金便將一群流民訓練得有些戰兵模樣。
雖然距離強軍還有很大差距,不過已經比普通明軍強很多了。
劉招孫心中大喜,巡營結束,他又匆匆巡查工坊,新的神火飛鴉進入調試階段,預計這幾天就要升空,劉招孫對這種新式武器充滿期待,希望它能在戰場上起到更大作用。
眼見得三月份就要來臨,距離綾陽君約定的政變時間越來越近。
光海君很快就要下臺,只等平遼侯率兵渡過鴨綠江,給朝鮮盟友軍事和政治方面的支撐。
劉招孫現在唯一擔心的是大軍糧草供應。
開原兵力倒是足夠,足夠出動千人規模的戰兵入朝。
只是如何將幾千人的糧草運送到丹東,運過鴨綠江,這是個大問題。
朝鮮盟友已經明確表示不會給劉招孫任何糧食補給,包括糧食運輸。
不是他們不想給,實在是朝鮮太窮了。
朝鮮長期被稱為是“君子之國”
君子就應該很窮的。
劉招孫此時才體會到萬歷皇帝援朝時的糾結。
據說當年萬歷援朝,朝中很多大臣都反對明國出兵,最后出兵朝鮮,也是萬歷力排眾議。
劉招孫找來康應乾,和老頭秘密商議。
兩人經過精打細算,最后認定,此時出兵朝鮮利大于弊,雖然先期要損失很多糧食,不過為控制朝鮮,必要的投入是應該的。,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