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昌二年二月二十五日,朝鮮朝天官注釋1李惕然渡過鴨綠江,在寬甸東門拜見遼東都察袁崇煥。原本歷史上,李惕然作為朝鮮最后一任朝天使者,于崇禎十五年最后一次抵達明國京師。
明國覆滅后,李惕然輾轉回到朝鮮。
順治五年,他被迫出使中國,此時,京師的主人已變成留著金錢鼠尾辮的韃虜。
李惕然的身份也從朝天使,變為燕行使。
稱謂的變化,可見朝鮮士人對滿清的憎惡不滿。
李惕然在燕途紀行中這樣形容滿清治下的中國
“天地易位,華夏腥膻。中土衣冠之倫,盡入于禽獸之域。”
這位嚴格遵守華夷之辨的朝鮮使者,在經過遼東松錦等古戰場時,見“明軍白累于荒溪野草之間,冤氣郁結不散,崩城敗壁,望之索然。”
不僅如此,入境大清時,李惕然甚至不愿意看上女真人一眼。
他拒絕食用源自大清的食物。
朝鮮使團常在沿路搭起火架,就地取材,做成簡易的餐點。
李惕然表示,看到韃子的面容后,一股惡心想吐的感覺盤踞心頭注釋2
不過在這個位面上,這位倔強的朝天使不用再自帶糧食生火做飯。
瘦削黝黑的袁崇煥親自迎接李惕然進城,對朝天使身上穿著的大明衣冠稱贊不已。
李惕然對這位南方官員頗為敬仰。
袁崇煥不像其他御史監察,剛來遼東時還是“瘦蠻子”,不出半年便成了“胖蠻子”。
蠻子是北方人譏笑南方人的用語,由瘦變胖,實際上是說吸吮民脂民膏,用以自肥。
袁崇煥將朝天使迎入城中,在兵備道衙門安歇,兩人開始商議討論十幾天后的出兵事宜。
“袁都察,朝鮮國貧瘠,古稱君子之國,到處都有您這樣清廉的官吏。”
李惕然大明官話說的有些吃力,好在袁崇煥并不在意,因為他也說不好。
袁崇煥也不和這朝鮮使者套近乎,開門見山道
“所以,你們不準備糧草和馬車嗎”
李惕然呆若木雞,半晌才道“目下綾陽君尚未完全掌控朝局,糧草是沒有的,馬車也請大軍自行解決。”
袁崇煥聽了只是搖頭,他知道李惕然說的都是實情。
這次進軍朝鮮其實袁崇煥并不支持。
幾千人馬調撥,耗費無數錢糧,朝中很多人盯著平遼侯,如此過早暴露自身實力,只怕有害無益。
最關鍵的是,即便控制朝鮮這塊貧瘠之地,無論駐兵還是移民,都是得不償失。
與其花費這么大代價,還不如直接從撫順關出擊,與后金軍決戰,掃穴犁庭,攻占赫圖阿拉。
不過平遼侯已經下令,特也不好多說,當下便給朝鮮使者解疑釋惑,安慰他們在漢城按部就班政變,平遼侯這邊已經準備妥當。
“平遼侯這幾日正在準備大軍糧草,使者但請放心,等糧草準備妥當,大軍便可起行了。”
三月初一,遼東沈陽。
遼東巡撫府邸書房,王化貞親自引著開原貴客來到內廳書房。
書房里擺著座宴席,桌上放著壺金華酒。
王化貞斥退閑雜之人,只留下個丫鬟在旁服侍,顯得私密而又隆重。
“康大人請坐。”王化貞客氣的對康應乾道。
身穿三品錦雞補子袍服的康應乾連忙謙虛推讓,他剛從開原趕來,這頓飯算是巡撫大人給他接風。
“王巡撫先請,不可壞了朝廷禮制”
王化貞站再旁邊道
“康大人貴為巡按,為天子巡察,如今又在平遼侯帳下做事,身居高位是早晚的事情,本官和康大人是多年的交情。萬歷二十六年,你我還是同科進士,日后也不必以官職相稱,康大人比我年長幾歲,便稱你為康兄,如何”
康應乾心中得意,知道自己投靠劉招孫這步是真走對了,在這遼東地面,連巡撫都要給自己幾分面子。
心里這樣想,嘴上卻是連稱不敢,非要讓王化貞先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