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初元年五月,關內外兩支齊軍合兵一處,追擊清、朝殘兵與哥薩克騎兵。
五月初五日,齊軍攻占赫圖阿拉,俘虜建州女真一萬余人,包衣兩萬人,其中青壯五千人被遣送遼南挖礦,其余皆被處死。
五月十二日,大軍圍攻寬甸,截斷了朝鮮兵回國的退路,李舜義和最后八千朝鮮兵無路可走,被蒲剛逼迫投江,朝鮮兵淹死大半,剩余的兩千人被俘后成為礦工。
五月三十日,遼東全境光復。
自此,遼東遼西重新歸于大齊統治之下,歷時一年的遼沈戰役終于結束。
六月間,遼東遼西照搬山東模式,對富戶、縉紳以及曾經資助滿清的所有人,進行了一場徹底的清洗運動,共有十二萬人被屠戮、驅逐流放。
七月初,各個方向的軍事行動暫時停止,武定皇帝養精蓄銳,準備秋后對庫頁島、朝鮮發動遠征。
至太初元年七月,帝國疆域囊括山東、遼東、遼西、河南東部。
相比一年之前,大齊疆土貌似縮水了很多,不過由于新近執行的殘酷屠殺與大清洗,統治區域比之從前更為牢固。
依靠軍隊、商會、農會、特務這四大支柱,武定皇帝第一次在這片土地上,建立起了一個深入縣城,鄉村,甚至每個臣民家庭中的極權統治體系,所有人都被綁架在這架戰車上,所有人都受到嚴密監視,所有人都失去自由。
如同后世蘇維埃一樣,這就是帝國的代價。
當年,大齊子民們失去的些許自由,根本不算什么,那些被劉招孫打敗的敵人,帝國對他們來說,是真正的地獄。
總數超過四萬俘虜被送往各地礦場,開啟他們的贖罪之旅,主要包括幸存的建州八旗,朝鮮王軍、五百二十名東印度公司水手,以及一支千人規模的哥薩克雇傭軍。
由于遼南被齊軍占領,進入遼東的五百多東印度公司職員無路可逃,他們很多人跟隨清軍一起退守寧古塔,最終都被齊軍俘獲。
對于這些人的處理,武定皇帝表現的非常仁慈,只是將其發配到各地礦場服役。
只對東印度公司頭領科倫進行了無害化處理也就是凌遲處死。
此外,皇帝還格外開恩放走了兩個荷蘭水手,章麻子叮囑兩人,讓他們盡快返回雅加達,向東印度公司索巨額贖金,否則東印度公司的員工們可能會面臨終身挖坑的悲慘命運。
對朝鮮統制公李舜義,皇帝的處理方式是炮決,這和后世某家族方式差不多多少。
朝鮮兵被發配到最危險的開原煤礦,余生皆用來挖煤。
考慮到那些煤礦經常發生瓦斯爆炸透水塌方等事故,他們會死去大半。
資本的原始積累是血腥的,殘忍的,武定皇帝對俘虜的處理干凈利落,沒什么拖泥帶水,贏得了各方一致好評。
對哥薩克騎殖民者的處理表現的頗具創造性。
在庫頁島上吃過開原的三百多名哥薩克人,全部被砍去左腿,經過簡單包扎后,被驅趕至原野,在豺狼虎豹中荒野求生,剩余的七百多人全部進入煤礦。
據后來參觀過俘虜礦工工作的大祭司描述,在礦場工作的俘虜宛若置身地獄
俘虜們采用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提到的長竹筒插入煤層中排出瓦斯,因為效果不佳,經常發生瓦斯爆炸。
鎮撫兵對俘虜們進行功德林齊國集中營的統稱式管理。
礦工每天工作七八個時辰,食物只有豆餅、胡蘿卜、草籽、蕎麥、紅薯之類的食物,每天都有人因累餓或營養不良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