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萬歷中后期那種荒怠朝政下,放眼大明上下,真正知兵能打且了解遼東形勢,能夠拿得出手的統兵將領,掰開手指反復數,也不會超過十個,不是張如松就是李如松,不是馬林就是牛林。
所以,即便去問一個不怎么出門的秀才,問他朝廷這次要派誰去掃穴犁庭,只要這秀才不是自閉癥患者,也能猜出個七七八八。
更別說遼東邊軍出身,有李永芳襄助,對大明政治門清兒的龍虎將軍。
后世鍵盤俠們總喜歡噴薩爾滸不該分兵,嘲笑楊鎬提前放出四路大軍進兵消息,噴楊鎬沒有任何情報保密意識,只能說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如果能將楊經略的分兵合擊之策徹底貫徹下去,如果楊鎬膽子大一些,坐鎮杜松軍中,及時調度其他人馬,萬歷四十七年,明軍何愁不能掃穴犁庭
奈何這個計劃太過完美,但對于大明當時的情形來說,根本無法執行下去,從四路大軍出兵的第一天起,各種bug便層出不窮。
首先,四路人馬互不買賬,南兵與北兵勢如水火,劉綎和楊改互不對付,幾位總兵都把楊經略看成敗兵之將,人家根本不買他的帳,都想著盡快打完,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杜松不僅分兵,而且一分再分,原本的分進合擊戰略,被幾路將領執行成了分進分擊。
楊經略反復叮囑的最后在赫圖阿拉附近匯合,再分兵攻打,沒人聽他。
楊經略反復叮囑的行軍途中,四路主將要隨時保持聯系,沒人聽他。
唯一將楊經略作戰計劃堅決貫徹執行的,恰恰是和楊鎬關系最差、勢如水火的東路軍統帥劉綎。
作為四路人馬中最弱的東路軍,其實只是一只疑兵,作用是迷惑努爾哈赤,讓其以為東路軍是主力,從而讓杜松馬林撿漏子。
劉綎將這個任務超額完成,在杜松馬林覆沒之后,東路軍還在繼續往赫圖阿拉推進,在進入后金軍埋伏圈前,劉招孫出現到這個時空。
總之,努爾哈赤率領后金軍,在薩爾滸各個戰場上都占有絕對兵力優勢,不是三萬打一萬就是兩萬打五千。
如此以來,明軍焉能不敗
“青兒還說了什么”
武定皇帝背對金虞姬,盯著大帳墻壁上的那幅朝鮮地圖細細查看,地圖是佛朗斯西斯科、金尼閣和金應河三人聯合繪制而成,技法嫻熟,配色清雅,而且還結合了朝鮮各地的自然人文,顯示出不同顏色,五彩斑斕,散發著濃濃的東方古典美風。
“她說,讓夫君做好各部之間的聯絡,以保證分進合擊最后能匯聚成合力,不被朝鮮各個擊破。”
“哈哈哈,各個擊破”
劉招孫回頭望向慈圣太后,不由發出一陣哂笑。
“一個第三兵團就能和半個朝鮮國打得有來有往,朕現在可是有八個兵團在朝鮮朕倒想看看李倧他怎么各個擊破”
金虞姬見太上皇露出一臉驕矜之態,不由想起當年攻打赫圖阿拉的故事,小心收起楊青兒發來的家書,勸說夫君道
“還沒開始打,你這老毛病又要犯了,朝鮮雖弱,丁口兵力何止十倍于后金,再說當年你攻打赫圖阿拉時,皇太極已是強弩之末,尚且打得那么艱難,如今”
武定皇帝知道金虞姬想說什么,他一邊整理鎧甲,一邊耐心聽慈圣太后說完。
“驕兵必敗的道理,朕當然知道,金虞姬,你可知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慈圣太后詫異道“什么箭在弦上”
劉招孫將頭盔戴好,這時兩個衛兵抬來太上皇的漓泉神槍,放在了營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