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復殷州,拯救印第安人,此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關乎我大齊百年國運,不容有失為避免再重蹈大齊在澳洲、倭國失敗的覆轍,朕命令,即日起,各個衙門都要認真準備,全力支持開拓團事業。隊員選拔、訓練,遠洋船只、狗拉雪橇,計劃生育、航線規劃事無巨細,一個也不能少。此事由兵部統籌,戶部、商會和各省全力配合,限期半年,今年底之前,朕要看到第一批開拓團揚帆起航。”
太初四年夏,武定皇帝一錘定音,敲定了收復殷州的遠大計劃。
帝國的主要精力,仍舊集中于在關內,大規模的海外行動,目前只能作為一種設想,停留在參謀部的會議記錄里,根本不可能推行,不過,先期的勘測圈地行動必須立即開展起來,因為歐洲強盜們已經捷足先登了。
按照太上皇親自制定的殖民計劃,從派人出海到最終移民殷州,大概需要三步,預期二十年時間。
第一步,圈地自萌。
派遣兩支百人規模的探險隊抵達美洲西海岸,翻越山海險阻,進入適宜耕作的中東部大平原,向歐洲人宣布,殷州自古以來,就是大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試圖染指這片土地的國家,都是帝國的敵人,在此建立殖民地,更是等同與和大齊開戰。
與印第安各位酋長建立好關系,扶持印第安勢力,聯合西班牙等老牌殖民帝國,對抗英法,對歐洲人分化瓦解,聯小打大,直到最后,將殖民者全部驅逐出殷州。
第二步,變化生育
通過變化生育政策,將大齊國內溢出的人口,源源不斷向殷州移民。
第三步,信仰改革。
用真武神代替殷州人本土信仰薩滿,在印第安部落附近興建孟子學院,有步驟的同化他們的族群。
當然,落實到實際中,會復雜很多,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時不我待,英國人在殷州的擴張行動,太過肆無忌憚,必須要讓他們付出代價了。
殷州東海岸、富饒美麗的福吉省弗吉尼亞,便是英國侵占大齊的第一個殖民地。
據劉招孫記憶,早在1587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便把一份“土地授權書”,也就是“地契”,交給沃爾特雷利爵士,讓他在北美殷州建立一個“英國人的國家”。
這種套路,在當時歐洲頗為流星,西班牙國王、葡萄牙國王、法國國王基本都是這樣做的。
英國,會是大齊在殷州最麻煩的對手。
從1607年到1632年太初元年,英國移民先后在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6個殖民地。
其中,東部的弗吉尼亞是英國在殷州的勢力核心。
在武定皇帝稱霸東亞的同時,正是從英國本土向新英格蘭移民的小。
移民者大都是由于破產或家境貧寒迫不得已才加入到向新英格蘭移民的冒險活動。
大批移民集中向馬薩諸塞遷移,這些移民的居住地相對集中,最終形成一個海港城市波士頓。
隨著新移民的不斷增多,馬薩諸塞和波士頓得到很大的發展,這里也很快成為新英格蘭地區的經濟和政治中心。
移民又建立馬里蘭、羅德島和康涅狄格等殖民地。
到今年,也就是1635年太初四年,馬薩諸塞和新建立的殖民地康涅狄格曾就雙方的聯合展開過談判,但由于雙方的分歧太大,聯合沒有能夠成功。
各殖民地之間出現了各自為政的情況,又由于相互之間缺乏溝通和交流,幾乎每個殖民地都出現了生存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