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個殖民地矛盾不斷加劇和英國國內局勢變化這個大背景下,各個殖民地的領導者逐漸認識到只有聯合起來,才能夠解決眼下這些困難。
當然,因為穿越者的介入,聯盟是不可能建立了。
弱小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可是歐洲人就是這么傲慢。
歐羅巴人沒有想過,自己是否有資格獲得這片土地。
他們可以不顧忌印第安人的感情,卻不能不重視大齊皇帝的感受。
無知和傲慢,乃悲劇之源。
太初四年夏,武定皇帝下詔,令孫傳庭馬士英各保舉一人,擔任殷州收復行動的主將副將,并聽從監軍調遣。
關于去殷州的種種好處,訓導官們已經說了無數次,分地啊,加官晉爵啊,朝廷給每個前往大洋彼岸的勇士,十倍兵餉,同時對戰兵家屬進行有效“保護”。
這樣下來,大家對遠征并不怎么排斥。
航海路線。
一路沿著庫頁島,由陸路北上,直至歐亞大陸東北角白令海峽,等到冬季冰封當然概率不大,穿越白令海峽,登陸殷州;另一路由日本南部,借助日本暖流、北大西洋暖流,穿越太平洋,沿加利福尼亞寒流南下,抵達殷州南部。當然,無論選擇哪一條,基本都是九死一生。
第一條路線,越來越向東北走越來越冷,哪怕好運沒凍死,登陸殷州后,碰上的不是荒漠,就是高聳的洛磯山脈,荒無人煙只有禿鷲在頭頂上盤旋。德爺去了要餓死,貝爺來了要流淚。不過既然是探險,相信隊員們已經做好了為國捐軀的準備,死傷在所難免。
海上路線更不靠譜,艦隊從中國南部出海,經過琉球一帶,順著洋流,橫跨太平洋,抵達殷州西部,聽起來像是環球旅行,然而沒有途徑中轉站,沒有新鮮水果,沒有食物補給,肉胎凡身,基本支撐不到大洋彼岸。歐洲人已經證明,走這條路線,存活率很低。
不過,現在有了傳教士的航海技術加持,擁有較成熟的航海圖,隊員們不至于兩眼一抹黑,權當也是一次冒險了。
拋開這些,最重要是開拓團的主將人選。
經過各方激烈博弈,最終,候選人名單出爐。
孫傳庭舉薦了第七兵團第一營把總李定國;
他的死對頭馬士英,針尖對麥芒,毫不遜色,舉薦了一個叫孫可望的營官。
還有舉薦江流兒和李自成的。
李定國、孫可望兩人素有矛盾,很不對付。
兩人都是從開原學堂出來的學生兵,經過五年義務教育洗腦,直接從學校轉入禁衛軍,又讓森悌洗腦了兩年,對極權主義高度認同,太上皇可謂忠心耿耿。
不過,武定皇帝對這兩人還有些不滿意,仍在考慮之中,李定國才十七歲,孫可望更小,恐怕難以服眾。
商會、工坊、醫院,學堂也都派出了人手,作為技術人員隨開拓團同行。
兩個小太監被任以監軍,人在殷州,剛下貨船,遇有急事,先斬后奏。
就這樣,殷州開拓團的人事架構,基本完成。,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