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在即。
喬一琦又開始忙碌,繼續擔任大齊第一監斬官。
從十一月中旬開始,一批反對南征的大齊官吏,連同參與叛亂的將官,以及被扣押多年的鄭芝龍家族,上千人悉數在廣積門前斬首。
渾河被血水染紅。
監斬臺上的喬一琦,在投擲斬首令牌時,臉上的神情開始漸漸麻木。
大明弘光十八年1642年十二月初三日,弘光皇帝朱常灜在南京皇極殿召集他的群臣,商議對齊戰事。
與通過這幾年休養生息,南明朝廷鑒于近來北方發生的種種變化,尤其是徐州齊軍的來降,南明君臣們意識到,他們北方的鄰居,確實遇上了麻煩。
大明對暴齊,是戰是和是全面北伐還是見好就收這便是今日朝堂需要討論解決的問題。
殷鑒不遠,上一個主張北伐的劉宗周早化作枯骨,而對北伐最為執著的平虜將軍吳三桂,也已尸骨無存。
所以,是戰是和,群臣都不敢再輕易發言。
首輔阮大鋮環顧四周,見他的一群幕僚都低著頭,一如既往和稀泥道
“陛下,臣以為,戰不如和。”
朱常灜對戰和兩端拿不定主意,齊國雖然可能出現內亂,但這些年與劉招孫多次交手,明軍幾乎全敗,雙方對壘,連次平局都沒有,對齊軍的恐懼已經深入弘光皇帝骨髓。
“為何說戰不如和還請大學士請說,”
阮大鋮清了清嗓子道“陛下,國不可無信,前者大明與齊國合盟,雙方化干戈為玉帛,這才有了江南十多年休養生息,如今大明國富民強,百姓安居樂業,與南洋諸國貿易繁榮,每年賺取千萬之巨,若再開戰端,恐非良策。”
群臣見首輔發言,紛紛附和,打仗畢竟是武人的事情,黨爭不斷的文官們,難得又達成一致暫且隔岸觀火,待暴齊孱弱,再北伐不遲。
朱常灜望著一群唯唯諾諾的大臣,感覺有些無趣,正要宣布退朝,殿前忽然站出兩人。
“陛下,不可聽信腐儒之言,臣以為,暴齊不可不除,如今天卷大明,讓劉賊自相殘殺,徐州齊軍來投,此乃北伐良機,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不可止步于江淮,當奮力北伐,恢復我朝舊土,掃穴犁庭,劍指遼東”
朱常灜只覺內心熱血上涌,掃穴犁庭,劍指遼東,以前自己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竟有可能成真
說話的正是平賊將軍、太子少保,寧南侯左良玉。此人雖然屢戰屢敗,然而到底還是大明忠臣,弘光皇帝滿意的點點頭,又問道
“不知寧南侯需要多少兵力,何時可以北伐從哪里取道北上需多少軍餉糧食何人可堪先鋒大將有幾分勝算”
“這”左良玉顯然沒考慮周全這些問題。
阮大鋮正要哂笑。
“南北兩路,各三萬精兵足矣,一路兵馬錢糧,由臣自行準備屆時水陸兩路,一路由南京乘船北上,占據遼南,一路由徐州西進,只取河南,劉賊湖廣已亂,遍布流民,三面受敵首尾不顧,只要遼南河南一處獲勝,則我北伐大事可成”
群臣紛紛抬頭,望向福建總兵官,年僅二十的忠孝伯鄭成功。,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