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齋。”
聽到太上皇如此稱呼自己,錢謙益受寵若驚,連忙上前,口稱不敢。
“你在江南時,可認識一人,”
錢謙益一頭霧水,他在江南認識的人沒有八百,也有一千。
劉招孫也不和他賣關子,開門見山道
“朕聽聞,明國兵部右侍郎右僉都御史袁臨侯注釋1,是個忠直之人,袁臨侯為官清廉,和他本家袁崇煥一樣,殺伐決斷,堪當大任。天啟二年,他被同僚構陷下獄,九死一生,如今南明將亡,江北諸將,望風而降,只有他還在九江固守,說了這么多,朕是想說,朕有心收服此人。”
“如此人才,殺了未免可惜。”
錢謙益沉默片刻,低聲道
“陛下,臣與袁繼賢乃是進士同年,往年在南京時,詩文唱和,頗有些交情。”
“陛下是想讓臣去九江勸降袁繼賢嗎”
自從移居遼東,江南名士錢謙益,已經很久沒有坐過船了。
若是讓他去九江當水客,一路舟車勞頓不說,搞不好到了九江,就會被袁繼賢直接扔進江里。
而且,眼下左良玉盤踞長江,各條航道都不太平,萬一船被明軍擊沉,他落了水,暮春時節,江水還是很涼的。
太上皇自然不知道錢謙益在想什么,搖頭道“何須大學士親自去我乃天朝上國,南明不過一隅之地,大學士去當說客,不是自降大齊身份嗎”
“先生只管照朕的意思,給他寫一篇書信,朕再派人送去九江便是。”
這時,身后的張溥忽然開口道
“陛下,臣以為不妥,大齊雖大,但既是勸降,禮制不可缺失袁臨侯,人杰也怎可輕待派一販夫走卒,縣令裨將,如何能彰顯陛下周公吐脯之心”
劉招孫呵呵一笑。
這張溥,簡直是康應乾轉世,為爭權奪利,可以不擇手段,連他恩師都不放過,非要把錢謙益往火坑里逼。
也罷,就讓張公子歷練歷練吧。
太上皇笑吟吟望著張溥
“言之有理,派一無名之輩去九江,確實有失禮節,那便讓張大人與錢牧齋攜書信同行,以顯朕求賢若渴之心。”
張溥
劉招孫正色道“剛才不是口口聲聲推陳出新嗎便把推陳出新的事情如實告訴袁公。”
太上皇所謂的推陳出新,并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大齊近期對政治制度的進一步調整。
具體說來,在新占領的湖北中南部,允許部分恢復明代制度,允許科舉,允許恢復私產,允許富戶娶妾
“帶上幾個投降的湖廣士子,讓他們現身說法,告訴袁臨侯,朕在湖廣,絕非濫殺無辜,各地都按大明規制,沒有什么改變。”
“最重要的是,”
劉招孫強調道
“讓袁臨候和其他明國官員知道,朕和朕的大齊軍民,不是韃虜,更不是洪水勐獸。”
注
1、袁繼賢1593年1646年,字季通,號臨侯。宜春人。明代大臣。天啟五年中進士,授行人。崇禎三年,升任御史,監考會試,崇禎七年任山西提學僉事,崇禎十年,任湖廣參議,分守武昌,率兵平定水賊于興國。兼任湖廣僉事,分巡武昌、黃州,擊敗老回回、革裹眼等七大部于黃陂、黃安,筑城黃岡。崇禎十五年出任兵部,駐節九江,總督江西、湖廣、安慶、應天等處軍務。義軍攻陷武昌,左良玉擁兵東下,袁繼咸前往蕪湖,說服左良玉收復武昌。弘光元年,被左夢庚誘入軍中軟禁。左夢庚降清,獻袁繼咸以邀功。袁繼咸拒降,被押解北京囚禁,順治三年六月就義。,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