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德元年六月初八,太上皇的行宮又一次向東移至安慶府城。
池州府明軍望風而降,齊軍主力一路進至銅陵縣,另一路沿鎮江逆流而上,兵臨南京城下。
齊軍從長江東西兩側向南明發起了最后進攻。
六月初九日,齊國大學士錢謙益率工部主事朱由校及侍衛一行,由池州府銅陵縣啟程,使團乘一葉扁舟,順江東下,前往石頭城勸降弘光朝廷。
當劉招孫還在銅陵縣行宮為錢謙益等人性命擔憂時,讓太上皇沒有想到的是,困守南京的一眾南明官員們,早已做好投降新朝的準備。
“但愿能說服朱常灜,免去金陵一場殺戮。”
六月十一日清晨,錢謙益一行懷著忐忑不安而又興奮的心情,抵達南京郊外。
大齊使臣的船只停靠到南京東郊大勝關碼頭,使臣幾人在短暫而激烈的討論后,決定由朱由校第一個走下舢板。
朱由校是前朝國君,又是弘光皇帝親戚雖然血緣已經很遠,所以岸上守軍,應該不會喪心病狂直接把他射死。
就在錢謙益等人做好為大齊殉國的準備時,迎接他們的,不是劍拔弩張的軍隊,也不是列陣裝填的紅夷大炮,而是一支頗具規模的儀仗隊伍。
兩個明國御史站在隊伍前面,錦衣衛和五城兵馬司士兵組成個方陣,兵部侍郎趙之龍六部堂官都已經逃走率領一百多名南明文官等候已久。
迎接隊伍中甚至還有十幾頭頭戴絲綢鮮花的大象。
趙之龍上前向齊國使臣解釋,南明群臣早就想棄暗投明,投靠新朝。
奈何有阮大鋮、左良玉這賊逼迫,大家不得已才拖到現在。
如今阮大鋮既死,左良玉如喪家之犬,逃到了海上,內閣閣臣們一半逃走,一半畏罪自殺。南京城內都在盼望王師齊軍早日進城。
棄暗投明的時候到了。
錢謙益聽說有大臣畏罪自殺,充滿惋惜道
“哎,何必如此,圣天子宅心仁厚,對待臣子極為寬厚,前者剿滅惠登相叛逆,實屬無奈,他老人家從不亂殺無辜,只要諸位一心投誠,大齊既往不咎,他們何必要尋短見呢”
“還有,老夫與順義王朱由校此次,是為吾皇議和而來的,你們布置這么大的排場迎接我們,僭越了,僭越了”
兵部侍郎站在一旁,點頭如啄米之雞。
等錢謙益說完,他才指著背后那些裝飾華麗,訓練有素的大象,小心解釋道
“貴使,今日這番動作,只是為迎候大齊太上皇進入南京而提前進行的彩排,太上皇乃九五之尊,萬一受降儀式出現什么紕漏,到時大家臉色都不好看。”
“哦哦,原來如此,諸位用心良苦,本官回去一定如實稟告吾皇,難得啊,趕緊撤了吧,這樣隆重的禮遇,我等承受不得,快撤了吧”
趙之龍喝令儀仗隊解散,一頭頭來自東南亞的大象扭動屁股從錢謙益身邊走過,戰馬低垂著頭,仿佛知道自己這邊已經失敗,顯得有些垂頭喪氣。
錢謙益望著這些龐然大物,忍不住感慨道
“本官少時游學金陵,聽聞石頭城汝南灣養有大象,一直不得見,今日觀之,真是神獸啊。”
永樂年間,每日朝會之時,文武百官都要經過由大象組成的“象墻”。
大象分立兩邊,伸出鼻子相互交叉,形成一道道阻礙,不許任何人靠近皇帝。
一旦皇帝宣布上朝,邀請某人前來覲見,大象們會依次有序的將鼻子放下,直至大臣通過后,又再一次舉起鼻子交叉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