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早料到鄭成功這次必敗無疑,只是沒想到敗的這么快,而且和原本歷史上敗的如出一轍,太上皇想了很久,最后只能用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來解釋這次遼南之戰。
鄭軍孤軍深入,補給線過長,而且從一開始起,就沒想過穩扎穩打,想的只是投機取巧,讓左良玉火中取栗,給他們自己做嫁衣
可以說,鄭氏幾乎犯了所有兵家大忌,然而沒辦法,誰讓國姓爺這樣自信,這樣輕敵。
可能在他看來,齊國不過是座紙糊的房子,上前踹一腳就倒了。
說到底,以海盜的知識視野,根本不可能看到大齊真正的實力,更不要說看清極圈主義體制下可以迸發的恐怖戰力
后來,根據章東和那位傳令兵的描述,太上皇大致了解了蓋州之戰的全部過程。
廣德元年三月十八日,在對沈陽留守大臣盧象升、慈圣太后勸降失敗后,鄭軍的攻城大炮終于運送到位。
十九日,鄭軍開始在各營前線安置大炮,預定二十一日開始總攻。
二十日,鄭森得到關內、遼西齊軍兵團增援遼東的情報王增斌、布木布泰,蓋州齊軍準備反攻。
此時箭在弦上,鄭森不顧眾將反對,堅持先行防御,仍按照原先計劃于二十一日總攻。
二十一日,雙方在承恩門蓋州西門互相炮擊,結果鄭軍炮兵陣地被齊軍神火飛鴉摧毀。
蓋州騎兵沖出承恩門進行反沖擊,鄭軍前鋒鎮受到重創,中沖鎮折損過半。
鄭軍圍攻戰線被撕開一條口子,出城取得勝利的齊軍騎兵索性在承恩門外駐扎,與數十倍于己的鄭軍對峙。
鄭森無奈,只得再次改變攻城戰略,將作戰目標由攻城改為驅趕齊軍馬兵回城。
可能認為出城騎兵太少約三百騎兵,五百火銃兵,國姓爺竟然沒有立即下令驅趕這支騎兵。
等到二十三日清晨,布木布泰率遼西蒙古兵、王增斌率騎兵團主力,陸續趕到遼南戰場。
蓋州守軍跟隨兩支大軍發起全線反攻,鄭軍意識到大限將至,倉皇逃走,卻被城外齊軍擋住去路。
在付出慘重代價六千鐵人兵損失兩千人,終于將這支齊軍全滅。
不過這時,齊軍援軍已完成合圍,鄭軍陷入騎兵團和蒙古兵團兩大主力兵團夾擊,折損嚴重,十萬大軍,傷亡兩萬,其余皆潰散,逃入海上,被齊國水師殲滅者不計其數,鄭森不知所蹤。
太上皇將目光轉回到墻上那副地圖上,盯著九州島所在的方向,喃喃自語道
“鄭森啊鄭森,你逃到哪里去了。”
這時東方祝已經回來。
“有南京消息沒”
大內總管上前給墻壁上的鯨油燈添了點燈油“回陛下,剛收到的塘報,大學士正在籌備明帝退位歸降的典禮,據說他們已經彩排兩次了。”
“彩排還要兩次”
太上皇啞然失笑,想了一會兒,覺得錢謙益做的有些過分了。
“朕還不知,大學士竟有如此大才,真是朕的蕭何啊,都會這些虛文了”
不過轉念一想,按照內閣幾位閣臣的意思,此次受降儀式必須格外隆重,否則便不能彰顯大齊國威,不能震懾遠人。
大明弘光十五年六月二十日,大明末代皇帝朱常灜于南京紫禁城頒布退位詔書,宣布取消國號及年號,親率大明九省六十三府州三百五十八縣,并入大齊。
明帝退位詔書節選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