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心死國難,
恥服北夷人。
廣德元年夏秋之際,南京官員們成群結隊前往武定皇帝大營,向齊軍投降。
南明戶部郎中劉成治對他夫人悲嘆道
“國家養士三百年,豈遂無一忠義,以報累朝恩”
說完他也在家中自縊。
禮部官員黃端伯則選擇了一種更為激烈的方式對抗大齊。
黃端伯是姜曰廣的學生,他不僅拒絕逃亡廣東在那里,南明忠臣們扶立起一位年僅二十的桂王朱由榔為帝,繼續與大齊為敵而且,在廣德皇帝召見他時,他竟然懷揣匕首行刺
后世歷史學家們,對那些在南京陷落之后繼續反擊大齊的南明忠臣們進行了贊頌,如朱繼祚,他率殘明勢力在興化,繼續負隅頑抗,被殺;蔣若來,他率領民眾在崇明島截殺齊國往來官吏,并試圖將這座后來大齊最繁華的海島,打造成反齊復明分子的海上基地;再如郭維經,他本是朱常灜的戶部尚書,在南京淪陷前逃往江西,后來死于臨川保衛戰
類似這樣的南明忠臣比比皆是,當然,投降大齊以換取身家性命富貴前程的人更多。
劉招孫三令五申,下令齊國官吏對投降明臣一視同仁不得加以蔑視,甚至特意在內閣八人組中增加了兩個南明降臣,作為平衡。
盡管如此,齊國舊臣私底下對那些貪生怕死改換門庭的明人,表現出了相當的蔑視。
太上皇最不愿見到的南北朝臣之爭,不可避免要出現了。
無論如何,劉招孫和他的大齊,終于勝利了,太上皇成為這片土地的主人,成為主宰六千至八千萬龐大帝國的統治者。
雖然江南暗流涌動,雖然廣東廣西福建等地還有殘明勢力反撲,但無論如何,齊國的崛起,已經無可抵擋。
廣德皇帝劉堪被太上皇安排留在南京城,表面是為鎮守江南,其實是要十六歲的劉堪在南直隸觀政。
“堪兒,你在沈陽時,誦讀經典,熟悉帝王圖鑒,書上的東西不能全信,現在,我讓你在南京,接見這些降臣,讓你看一看讀書人的真面目,讓你知道,什么是人心,什么是王道。”
劉招孫不厭其煩的灌輸自己的帝王心術,對于劉堪,他始終有種復雜的情感。
當初因為自己過于自信,不聽袁崇煥規勸,皇后張嫣被毒害。
他一直不能原諒自己,為了彌補,他早早將劉堪封為太子,早早舉行禪位大典,將帝位讓給這個兒子。
可是,劉堪真的會領情嗎
這個孩子一直若即若離。
“父皇,昨日刺殺我的那個明臣,當如何處置”
天才本站地址。小說網閱讀網址,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