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后期蒸汽機車代替馬車,不僅是技術上的大勢所趨,也是城市衛生的必然要求。
“攻打倭國,不知是幾年后的事情。”
“老李,快了。”
第八兵團總訓導官李文彪隨趙率教前往太倉。
三月初,第八兵團抵達南京,在城外休整半個月,沒等來浮海攻打倭國的命令,卻被告知去江南平叛。
大家心里都有些窩火。
第八兵團的骨干,便是當年從倭國撤回的第八千總部老兵,武定元年,第八千總部戰兵的家眷,很多都死在了九州,死在幕府將軍屠刀下。
向倭國復仇,是這些老兵存在的唯一理由。
鐵嶺號運兵船甲板上,老兵周鐵東正在小心翼翼給三六式步槍擦拭,一些不習慣坐船的新兵趴著船舷劇烈嘔吐。
三六式步槍類似于英國恩菲爾德1853步槍,屬于米尼型步槍的代表作。
彈丸長度就是整個彈藥的長度,空腔內部裝填發射藥。
據說,這是工坊一位四川籍的工匠,看到川西土司的吹槍,獲得靈感,才想出這個發明。
雷匠頭把這個發明提交給帝國槍械特別委員會,委員會曾一度拒絕過這個發明,他們給出的理由是“球形是用于軍事目的的唯一彈丸形狀”。
在此之前,前膛步槍都是發射球形彈丸,這種彈丸的射擊精度十分感人,所以需要用密集的陣線彌補火器精度不足。
盡管二九式步槍已經有了膛線,但戰兵在實戰中,需先用裝彈桿將彈丸塞進槍管,然后盡力將其嵌入膛線,整個過程繁瑣復雜,而且充滿危險,較軟的鉛彈一旦變化,就會影響到射擊精度。
這款步槍被各兵團公認為是個雞肋,很快被火銃兵們拋棄。
直到三六式出現。
采用橢圓形彈丸,底部有一個深而小的盲孔,外部有一個圓錐形的鑄鐵金屬塞。
這種橢圓形彈丸很容易裝填,射擊時火藥燃氣將鑄鐵金屬塞向前推入盲孔中,這樣彈丸就發生膨脹,從而嵌入膛線。
三六式很快通過工坊、槍械委員會測試。
這款步槍口徑1783,槍管長990,四條膛線,纏距178。
槍管通過三個螺栓固定在全長的核桃木槍托上,槍托底板為黃銅材質,全長1397。
配有立框式照門,表尺射程823米,麥粒形準星,配有刺刀座。配備一個432長的三角形套筒刺刀,該刺刀通過準星與刺刀套筒上的卡口固定,通過彈簧鎖扣鎖定。
三六式彈藥的彈丸和發射藥包裝在鍍錫襯里的雙蓋皮制彈藥盒中,掛在黑色牛皮背帶上,
實戰中,火銃兵從彈藥盒取出一個彈藥筒,用牙咬開后部,將其中的一錢火藥倒入槍管。然后將彈藥筒倒轉過來,將另一端的彈丸連同外面的彈藥筒一起塞入槍口,再撕掉外露的彈藥筒,然后使用裝彈桿將其裝到槍管底部。
截止廣德二年,沈陽和全國的兵工廠,總共生產了大約五萬支三六式。
在未來的江南平叛,倭國血戰中,三六式和他的改良版三八式,會讓帝國敵人們,知道絕望是什么滋味。
注釋
1齊會要卷75引大政記。
2齊會要卷75引大政記。
3齊會要卷75引紀要,按紀要卷18云廣德三十一年置兵站,兩說不同。
4齊史土司傳。
5齊會要卷75引昭代典則。,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